悠扬蜀韵:一张牛皮能“耍”出多少花样?
近日,《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而非遗作为文旅产业中独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期《联播观察》,我们一同走进南充阆中王皮影,看一盏灯、一方幕如何照见世间百态。
皮影戏,这门融绘画、雕刻、说唱、戏曲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俺姓张名飞字义德,奉代哥之命,封我为巴西太守坐阵阆中镇守巴西。”千年前,皮影技艺沿米仓道南下入川,与巴蜀民俗交融共生。清康熙年间,川北“王皮影”在阆中扎根,至今已传承350余年。
幕布之后,指尖翻飞。牛皮雕刻的人物在光影中腾挪跌宕,川剧高腔裹挟着巴山蜀水的豪迈,帝王将相、江湖侠客瞬间鲜活重生。“一件皮影要经过30多道工序,从牛皮到成品至少8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彪,指着手中的皮影向观观介绍,“人物面部的鱼尾纹等细节,都是让角色鲜活的关键。”
如今,这束穿越千年的光影,正被注入青春的脉动。新一代传承人锐意创新,将动漫元素融入皮影造型,让Q版人物上演“跨次元”对决。
王彪徒弟宋鸿雁举起自己模样的皮影向观观展示着:“我们现在有一个(皮影)迪斯科,是用来跳舞,像平时研学,他们会有小朋友到后面来体验,我们就会拿这些皮影给他们体验。”徒弟银丽、宋鸿雁等“90后”“00后”非遗新锐,既痴迷于钻研传统镂空雕刻技法,又大胆拥抱现代艺术表达,推动着古老的光影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豪情,到儿童剧目的盎然生趣;从古韵悠长的川剧高腔,到动感新潮的皮影迪斯科——一方白幕之间,千年传承正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这束古老而年轻的光影,在守正创新的薪火相传中,照见过往,更映照着未来无限的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