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蜀道丨米仓越天险 荔枝追时鲜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古蜀道翠云廊时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此后还赋予我们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任务。两年来,蜀道沿途各地共同发力古迹遗存的发掘和研究、文化旅游的传承与融合,书写着蜀道新篇。今天,川台联合川陕渝媒体,推出全媒体新闻行动《探寻古蜀道》第二季,继续感受古今千年发展变迁。
在去年行走金牛道后,今年我们再次出发,踏访绝壁穿云的米仓道和快马追风的荔枝道。第一集,首先去探寻两条蜀道的古往今来、速度演变。
今年夏天,谁能“忙”得过荔枝?从银幕到餐桌,它都是主角。在中国晚熟荔枝之乡——泸州合江,荔枝自然当仁不让占据C位,连绿化带里栽的也是“妃子笑”。荔枝文化旅游季也于不久前启动,用“一颗荔枝”激活“一方文旅”。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IP运营商 李鹏:通过IP的赋能,来促进合江荔枝的(品牌)创新。
游客 胡女士:我是第一次来合江,最喜欢的就是两边的绿化地带,全部是荔枝树。
这一颗来自巴蜀的香甜源于数千年之前。盛唐时期,杜甫笔下“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的景致,印证了当时蜀地荔枝种植的盛况。之后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也让荔枝道由此扬名。
而据明代《蜀中广记》所载,蜀道荔枝道自重庆涪陵出发,经四川一路北上进入陕西,直抵古都长安。荔枝和荔枝道,这一份独特的文化宝藏,今天正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人们共同珍视的专属印记。
川陕渝联合报道组 涪陵融媒记者 张旭睿: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唐代时,这里的荔枝曾被作为贡品运送至长安。今天,在“荔圃春风”公园,城市地标拔地而起,游客可以在种、采、运、品四组雕塑中,了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古往今来。
而在离涪陵两百多公里外的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中的一尊宋代侍女石刻,也在向人们传递着芬芳。石刻上清晰雕琢着一串带叶的荔枝,在今天依然生动鲜活。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馆长 王小波:可以推测荔枝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水果,不仅老百姓喜欢,也赋予了荔枝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
荔枝道上,匹匹快马载着南方鲜果奔赴长安。而翻越米仓山的古道,却又将北方的粮草,从关中送达巴蜀。米仓道最早开凿于夏商时期,它起于汉中,穿越米仓山到巴中,终达成都。一来一往,两条古道在秦巴山脉间遥相呼应,成为古代中国物流网络的重要部分。当前,米仓道上仍留存大量历史遗迹,我们一路行经古桥、古城,寻找路、树、人的传奇故事。
川陕渝联合报道组 陕西台记者 陈雯婷: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244国道汉中南郑青树镇双喜岭村,我身后的这座石拱桥正是千年米仓道的重要遗存。
定波桥,米仓道上形制典型的石拱桥。百年风雨侵蚀,桥身渐显斑驳,与古道同鉴古今。从汉中向南行进近百公里,进入四川巴中南江县,一片距今已有超2000年历史的古柏林挺拔屹立。
川陕渝联合报道组 南江融媒记者 黎丽:我现在是在米仓山南麓的巴中市南江县皇柏林保护区,作为千年米仓古道的遗迹,一棵棵古柏见证了这条古道上的筚路蓝缕与生生不息。
2157株挂牌古柏树,沿着陡峭的米仓道绵延60多公里。从南江再往南走,进入通江,我们又遇见阎王碥栈道、得汉城城门等米仓道遗迹。明代《蜀中名胜记》里讲述,汉中王刘邦为平定三秦,以通江为根据地储粮屯兵,灭楚兴汉后,将此地赐名为“得汉城”。
川陕渝联合报道组 四川台记者 任琳:我们看到城门上面很多孔洞和槽,是什么?
通江县永安镇综合文化站站长 付绍春:有两个圆孔、一个方孔,两个立(杠)下来,就抵在这个门上,把门板顶住。(敌人)在攻这道石门的时候,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历年以来就是军事的必经之道。
3000年前,先民们不畏艰险,用智慧与勇气筑就米仓道,铁骑纵横、商旅络绎。3000年后,天梯石栈摇身一变,高铁驰骋、航线繁忙。
就在上月,巴中至南充高铁通车满了一周年。一年来,巴南高铁运送旅客超700万人次,开行列车近1万列。
巴中市机场铁路枢纽综合保障中心负责人 赵泽中:运行线路也由最初只能通达成渝两地,逐步实现了直达珠三角、长三角等10个省、市、自治区。
巴南高铁还将向北延伸。眼下,汉巴南铁路巴中至汉中段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条堪称现代版的米仓道,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开工。
在巴山蜀水的另一侧,荔枝道也已迎来“新鲜”提速。在古代,人们用竹筒“冰封”荔枝,整树鲜送荔枝等方式,尝试破解“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难题。而今天,一套从枝头到舌尖的冷链保鲜技术“上线”,让一口香甜得以跨越山海,唐时贵妃专属已变全球荔枝自由。
合江中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波:在荔枝采摘后第一时间进入移动冷链车。迅速将果心温度降至3度左右,再配合0至5℃的物联网冷链系统运输,能将保鲜期从传统的3至5天延长至15天,甚至更长。
四川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泸州片区负责人 袁义海:在过去三年,荔枝季包裹总量年均增幅都是在10%到15%左右,主要销往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海外主要目的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欧洲、北美。
在古荔枝道一旁,蜀道新动脉——时速350公里的成达万高铁正加紧建设,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明月山隧道7月刚刚贯通。
成达万高速铁路工程指挥部开江南制梁场总工程师 诸长亮:建成后,这条高铁将成为四川东出北上,连接中原与京津冀地区的快速通道。
山河苍苍、蜀道漫漫,中国交通发展的历史在此书写,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等突出特性也有力彰显。今年4月,“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首次公布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启动一年多来,川、陕、甘、渝4省市已完成对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6条蜀道干线的调查工作,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华:蜀道,是古代中央首都联系西南地区的首府——成都的最重要的通道,这个路网还保存得相对完整。在山区路段就比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道路交通体系,包括了碥道、槽道、栈道还有隧道,另外还有著名的行道树,诸如此类。摸清家底,才能做有关的保护利用工程。
蜀道的变迁是一部浓缩的华夏文明史,它见证了先民“逢山开路”的勇气,承载着“天涯比邻”的梦想。如今,当我们在古柏荫下触摸历史,在荔枝香中品味当下,在携手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持续推动蜀道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这条横贯千年的交通长卷,正以崭新速度,续写中华民族联通世界的壮美篇章。
了解了米仓道、荔枝道的历史与现在,下一程,《探寻古蜀道》将带你打卡两条古道上的文旅观光新场景、新玩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