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跟着赛事游四川丨去红原,过一个“马背上的夏天”

2025年08月01日 16:11
图片


这个与高温“鏖战”的夏天,距离成都约400公里的红原大草原却仿佛把空调调到了23℃。格桑花在俄么塘铺成彩色地毯,牦牛悠闲地啃食着鲜嫩的青草,连经幡都被阳光映照得懒洋洋的。8月的红原大草原,正迎来一年中最惬意的时节。


夏天该是什么样子?在红原,骑手正策马穿过晨雾,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修长,清脆的马蹄声在草原上荡开一圈圈涟漪。


图片

人们骑着马在红原草原上 图据红原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马蹄声伴着草原的风,红原的夏天来了。2025红原雅克赛马季如期而至,这不仅是体育竞技活动,更是当地藏族群众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节庆,就像一场草原居民的“夏日派对”。在这片平均海拔3500米的草原上,人们比试谁家的马更快、骑手更勇,也展示着草原夏天该有的模样。马蹄踏过草场,骑手如风奔驰,观众呐喊助威,空气中飘荡着酥油茶与青稞酒的香气——这才是红原夏天的味道。



作为“藏族马术之乡”,赛马早已刻进当地人的骨子里。赛马季从最初牧民展示骑术、交流物资的集会,逐渐发展成为竞技、文化、旅游融合的盛会。短跑比赛在电光火间决出胜负,耐力赛则考验马匹能否坚持到最后。没有标准跑道和观众席,雪山、草原、沼泽、森林和花海就是天然赛道,牧民们自带帐篷在起点周边扎营,参赛骑手从十几岁的少年到白发长者都有。观众站在赛道两侧呐喊助威,获胜骑手会被簇拥着挂上彩绸,马鬃上系着象征吉祥的布条。这样的赛马活动赢在哪里?赢在那份原生态的激情和独一无二的体验。


图片


这次,马背上也玩出了花样。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红原,是高原马种——河曲马的核心产区,也是安多藏族马文化的核心区。骑射、赛马、马上技巧等组成马背文化的不同“技法”,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射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全国射御运动会-红原站拉开帷幕,一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箭”从草原射出。不同于现代射箭的精准竞技,古老的“礼、乐、射、御正在这片草原焕发新生机。


除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赛马,更有“跑”起来的新玩法。今年夏天,这座小城用丰富多彩的赛事更新着旅行体验,让红原的夏日不止于赛马。紧接赛马季之后,音乐季将在同一片草原启幕。舞台搭建在清凉的草甸上,身后是连绵的青山,眼前是星空下的精彩演出。夜晚最是美妙,人们围着篝火跳锅庄,躺在草地上仰望银河。白天赛场上的对手,到了晚上也能共饮一囊青稞酒。


图片

红原县的俄么塘草原每年夏天都会变身为一片花的海洋 摄影/C视觉 陈先林

离开赛马的激烈与喧嚣,还有别开生面的“牦牛赛事”。红原人的生产生活与牦牛密不可分。在牦牛文化节上,牧民们牵着自家最健壮的牦牛走秀,评委根据其毛色、犄角形状等标准打分,让牦牛也来一场“选美”。比赛内容丰富多彩:比牦牛产奶量、赛驯牦牛技巧,就连小朋友骑牛犊也能参与竞技。这些新形式为传统游牧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让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变得格外吸睛。


图片


盛夏时节,阿坝堪称绝佳的避暑胜地。13个县(市)串起了一个“赛事大观园”:在九寨沟,选手们沿着海子徒步,累了就驻足欣赏神仙池的美景;在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选手们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云端赛道竞技;“童话公路”自行车赛则带人穿越雪山草甸。这些赛事串联起来,就是一条阿坝黄金旅游线。


在阿坝,遇见的是另一种生活节奏。从红原出发,沿国道213线向北行驶,若尔盖的花湖正迎来最佳观赏期;来到马尔康,可以跳一场嘉绒藏族的锅庄舞;去到汶川,又能感受羌绣的精湛技艺。整个阿坝州的夏天,都沉浸在这种热闹而不失从容的独特氛围里。


赛事不是目的,而是让人们慢下来体验生活的理由。你可以在赛马场边看一整天比赛,可以在音乐节的草地上躺着发呆,或者跟着牧民去赶牦牛。不赶路的旅行,或许正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一剂“解药”。


图片


本期话题

在四川,夏季还有哪些好去处?评论区分享~


撰文/车家竹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