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坚 一户群众一户群众落地!” ——眉山丹棱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米”
“站远点,水压大,怕溅到你们身上!”7月22日,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四组海拔810米的一处山坡民宅里,当地村民雷树全站在崭新的自来水龙头前跟旁人说道。
果然,水龙头一拧,一股白花花的水流急切地喷涌而出,溅得一旁“不听劝”孙子满脸都是,看着孙子狼狈但开心的样子,古稀之年的雷树全也难掩欣喜之情。
偏远山区群众也用上了自来水
雷树全满心欢喜,心心念念的自来水终于通到了家里,从此他再也不用喝那“纯天然”的山坪塘水。雷树全盼了一辈子的自来水,是经历六级加压,从洪雅县青衣江翻山越岭而来。他支付的1600元安装费用,仅占安装成本的四分之一,其余部分均由丹棱县财政兜底。
从盼水到通水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农村供水环境十分艰险。
梅湾村党委副书记刘光武告诉记者,在梅湾村四组的这处山坡上,零零散散住着雷树全这样的群众25户,“喝一口干净的自来水”曾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群众出了题,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用实际行动答题。从今年6月开始,在这处山头上,每天多了十来个身穿蓝色制服的供水工人,他们把一根根直径63毫米、50毫米、25毫米的管道从山脚延伸到山顶,直至每户群众家中,为通水做好基础准备。
入户管网铺设。
智能水表安装。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供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工作人员还为这25户群众安装了全新的4G智能水表,并耐心指导群众学习使用。这样一来,即便在梅湾村四组这样近千米海拔的山区,水表的网络质量也能得到保障。群众不仅能实现“掌上缴费”,所有用水信息还能实时上传到县智慧水务指挥中心,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和管理。
6月10日开工,7月3日主管道通水,7月底前全面入户……这是对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完美的回应。
“这块‘硬骨头’算是啃下来了,下一个山头继续干!”当天,就在丹棱县农村供水站站长李佰梅一行人现场督导供水工作时,刘光武向他们反映,村里还有一处海拔更高的山头上的十余户群众也期盼着自来水的到来。李佰梅和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丹棱县负责农村供水的县属国有企业)供排水运行部负责人宋开皇等人经过现场研究,决定尽快启动另一个山头供水方案。
“愿供尽供,一户也不能少!”返程路上,宋开皇接到该县张场镇廖店村脱贫户解泽均的电话,得知因地势太高其家中自来水水压不足,导致饮水困难。经过短暂商议,车上4名丹棱县农村供水一线“操刀者”达成共识:不能因为只有一户人、也不能因为山高路远而放弃脱贫户的诉求,迅速采购管道增压设施并实施安装,彻底解决压力不足的问题!
全域供水布局
构建城乡一体格局
就在梅湾村四组供水工程火热开展的同时,在丹棱县另一处农村供水的核心区域——仁美水厂则是另一幅景象。
安静、整洁、有序,这是这座水厂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介绍,这座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水厂服务丹棱县仁美镇、张场镇的5.8万名群众,占该县9.1万农村饮水人口的六成以上,因此,它也是丹棱县农村供水、全域安全饮水工程的关键性设施。
仁美水厂。
青衣江取水口。
在这里,枯水期从青衣江引进的江水、丰水期从当地党仲水库引入的湖水,经过配水井、预存池、沉淀池、重力滤池、清水池等设施的净化,再经过工作人员对浊度、色度、含氯量等9项关键指标检测合格后,加压出厂、上山下乡,让幸福之水流进千家万户。
据丹棱县农村供水站站长李佰梅介绍,2019年“引青入丹”工程建成以来,丹棱县农村供水按照“搭框架、补短板、赋灵魂”三步走的方式,实施了全域饮水安全项目。通过建大、并中、撤小和管网延伸等一系列供水工程,新建仁美水厂、扩建县城水厂,新建加压站40余座,延伸供水主管网140余公里,铺设供水支管500余公里,联通和兼并各乡镇小型集中供水站20座;实施老旧管网改造260公里;2021年10月,注资成立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统筹推进该县农村供水工作,对该县农村供水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在全市率先构建起了城乡一体的全域供水网络体系,真正实现“全域供水、县域统管、城乡一体、同网同质”供水新格局。
随着时间推移,该县在平坝区、聚居区的农村供水工作基本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也达到了96.21%,而剩下的都是像梅湾村四组这样的“海拔高、住户散,成本高、供水难”的一块块“硬骨头”,丹棱县全域饮水安全项目也进入了深水区。于是才有了为了一个山头、一户群众展开的一次次供水“攻坚战”,也有了最高经历7次加压送水到户、日夜兼程突击修建高位水池确保群众安全饮水等鲜活故事。
智慧水务赋能
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农村供水管网日益健全的基础上,如何管理好这些如蜘蛛网一样的地下供水管网,让水网维护和管理者成为“顺风耳”和“千里眼”?一个名为“丹棱智慧水务”的平台应运而生。
“在这个平台,我们能通过农村供水‘一张图’,一手掌控全县2座水厂、59座加压泵站、24座山区高位水池,以及2200多公里的供水管网的实时数据,同步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使农村供水安全得到全面巩固,极大提升了农村供水的管理服务质效。”在丹棱县智慧治理中心,宋开皇登录“丹棱智慧水务”平台,通过点击“厂站管理、水网管理、监控中心、水质中心、报警中心”等模块,该县农村供水的总体情况和精准细节尽收眼底。
据介绍,为推动丹棱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该县依托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于2023-2024年探索实施了“丹棱县农村供水智能化信息化项目”,搭建了全域智慧供水云平台,打造了从“原水—水厂—用户”的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全面实现农村供水生产管理、调度指挥、规范服务“三升级、三统一”,提升了县域农村供水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以科技赋能驱动农村供水现代化。
在此基础上,2024年7月,丹棱县代表眉山参加成都都市圈智慧水务建设恳谈会并作经验交流;8月,在全国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上,丹棱农村供水智能化信息化应用作为全国唯一的典型示范案例作交流……
李佰梅介绍,下一阶段,该县还将完成全县农村供水管网信息的自主采集,完成全域供水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物联数据采集等基础工作,与时俱进积极尝试“丹棱智慧水务”平台与主流AI模型的融合应用,实现丹棱县农村供水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蝶变。
“小水管见证大民生,每一滴自来水中都饱含着丹棱县党委政府炙热的为民情怀!”该县水利局局长陈娟表示,将以事不避难的担当、创新攻坚的智慧和为民服务的激情,进一步做好农村供水工作,为丹棱县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水利力量。
记者手记
乡野清泉润民心
当齐乐镇梅湾村雷树全老人拧开崭新的水龙头,飞溅的自来水打湿了孙儿笑脸时,这股翻越六级加压站、跋涉高山深谷的清流,冲刷的不仅是山坪塘水的浑浊记忆,更映照着丹棱县“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坚,一户群众一户群众落地”的民生足迹。在无大江大河的先天用水劣势下,丹棱以“引青入丹”工程破局、“全域饮水”项目攻坚,投资4.26亿元构建“一水两厂辖五镇”的全域供水网络体系,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6.21%。
农村自来水96.21%的普及率背后,是最后3.79%散居山间的“硬骨头”。面对每户5000元以上的通水成本,丹棱县坚持财政兜底,群众仅承担1600元,将“政治账”和“社会账”置于“经济账”之上。在齐乐镇,“智慧水务”分区计量建设正在精确施工,宿场村的变频补水系统已让200余户告别“望天水”;四川顺源水务公司的工程车常年累月穿梭于陡峭山路;俯瞰丹棱大地,24座高位水池和59座泵站如明珠散落山峦,地底下隐隐流动的清泉,稳稳兑现着“愿供尽供,一户也不能少”的承诺。
这一股股流入千家万户的甘泉,流淌的是执政为民的初心。它冲开地理阻隔,让高山之巅的院落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再掉队,在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再缺席。从“引青入丹”的框架搭建,到“智慧水务”的灵魂注入,再到“一个山头、一户群众”的精细落地,丹棱以水为笔,书写着城乡共饮幸福水的民生答卷。绿水青山之间,水网所及之处,既是民生之需的满足,更是乡村振兴的血脉涌动,当每一滴水都承载着民情民意,幸福的甘泉终将抵达所有等待的屋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