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氢马儿”领跑 成都新都织就氢能产业创新网

2025年07月31日 09:58

日前,继去年首次投放500辆氢能源共享单车(“氢马儿”)后,成都市新都区又陆续在城区范围内投放了3000辆氢能源共享单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氢能交通产品规模化落地及批量化商业运营。

截至本月21日,“氢马儿”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人,累积订单量达106万个,总骑行里程超250万公里。从本月起到明年,全区将计划分批次投放共1.5万辆“氢马儿”。

“氢马儿”领跑,助力新都区在氢能示范应用上迈出坚实一步,更是新都在“立园满园”行动下,加速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一辆辆新投放的“氢马儿”出现在新都街头

新都造“芯” 又一国内“首个”落地

据了解,此次“氢马儿”的规模化推广,其动力核心小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突破至关重要。

近期,全国首个30万套/年小功率液冷型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正式落地新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氢能中心提供了关键技术。该项目将由四川轻绿科技有限公司(轻绿科技)建设,依托研究院的核心技术转化,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专业化量产百瓦级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基地。

即将出厂交付的“氢马儿”

轻绿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坤表示:“多年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直为我们公司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转化,本次项目的落地,将为氢能单车的规模化量产以及全产业链国产化提供关键支撑。”

杨坤表示,项目建成后,轻绿科技将实现年产30万套氢能两轮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企业将联合国内知名两轮车主机厂在氢能单车、氢能摩托车两个细分领域开展创新突破,重点开拓海外市场,用“新都造”零碳出行产品,占领全球氢能两轮出行领域市场高点。

前置服务 助力“氢”装上阵

杨坤告诉记者,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新都区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与高效的前置服务。

新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氢马儿”正式上线之前,园区管委会和区新科局、区交通运输局积极搭建了沟通平台,围绕新产品的首发首试打造创新应用场景,依托国有公司在特定区域进行产品内测和试用推广,为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辆辆崭新的“氢马儿”有序排列

今年初,新都区相关部门就与轻绿科技共同开展产能需求分析,进行了前置性规划,预留高标准厂房,并提前布局了能源设施。同时,针对“氢马儿”燃料成本高问题,新都将推进制加氢一体站规划布局,同步配套低压固态储氢专用加注设施,建立氢能源联合采购机制,将实现氢气价格30元/千克,氢气补能综合成本6元/次,降低20%的综合成本。

“新都贴心的服务和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效、高速且高质。”杨坤说。

“氢马儿”上路 产业链加速“织网”

“氢马儿”车轮向前,牵引出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轻绿科技项目的落地,不仅为氢能单车、无人机等产品注入核心动能,更将发挥着“链主”效应。杨坤表示,轻绿科技正积极协调供应链,推动氢能单车动力核心的小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固态储氢瓶实现“新都造”,并吸引上游膜电极、双极板等材料企业和下游整车制造企业集聚。预计两年内,氢能单车核心部件、关键材料及整车制造将实现完全“新都造”,形成全链条产业闭环。

“氢马儿”领跑,新都氢能产业布局正全面起势。当前,新都聚集了厚普股份、轻绿科技、荣创新能、新研氢能、势加透博等12家重点企业,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格局。

图片

西南首个高安全应急220kW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新都启用

荣创新能为轨道交通研制的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内70%氢能轨道交通车型采用其系统。近期,由其牵头最新研制的西南地区首台套最大功率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已投入应用示范;国产氢能市域列车完成运行试验,单次加氢续航突破1000公里。

由荣创新能提供核心动力系统的氢能列车

轻绿科技的氢能无人机创下续航3小时05分的世界纪录。成渝氢走廊上,搭载“新研造”氢燃料电池的首辆49吨氢能重卡已投入运行,续航达600公里。

图片

“新都造”氢能无人机在新都乡村开启配送

厚普股份作为全球加氢站建设头部企业,其设备亮相2024年巴黎奥运会,并致力于氢能装备核心部件进口替代,目前已实现70%国产化。其在新都的产业园项目,未来将形成年产300套加氢站智能装备能力,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自主可控。


图片


新都四合一综合能源站

从“氢马儿”的便捷出行到氢能轨道交通、重卡、无人机的创新突破,再到加氢站装备的全球布局,新都区正以扎实的产业实践,积蓄氢能产业的蓬勃力量,向着建设氢能产业高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图片

日新月异的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