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乐至:从街头烟火到城市IP 一炉炭火烤出三重滋味
炭火跳跃,人声鼎沸。7月29日晚,资阳市乐至县一品天下·乐至城市会客厅,正迎来其第十三届“群英荟”烧烤美食文化周暨第二届青岛啤酒节的第五个火爆夜晚。成都游客李琳刚接过乐至烤肉的竹签,转身就被淄博摊位的“小饼卷肉”吸引,手机镜头紧追师傅娴熟的卷饼动作。“这趟值了!一晚尝遍南北风味,乐至的‘烤林大会’果然名不虚传!”她笑着对同伴说。
烧烤节现场。
不远处,来自淄博、西昌和乐至本地的近百位烤匠们手持长签,在成渝中线的美食版图上划出耀眼光轨。他们的技艺与周围数万饕客的谈笑交融,在夏夜暮色中织就一幅沸腾的烟火长卷。
这场持续十天的烧烤盛宴,正让这座川中县城的烟火气,升腾成解读城市发展的密码——一炉炭火之上,烤出的不仅是舌尖滋味,更是开放融合的城市气度、古今交织的文化肌理,以及“烧烤+”撬动文旅发展动能的三重滋味。
开放之味:炭火为媒 美食无界串起“人文共兴”
“卤鹅的醇香碰上烤肉的辛麻,能不能撞出新火花?”在乐至县第十三届“群英荟”烧烤美食文化周暨第二届青岛啤酒节现场,荣昌卤鹅哥林江指着自己油光锃亮的卤鹅和隔壁滋滋作响的肉串,兴致勃勃地与摊主们探讨。
荣昌卤鹅哥正在摊位忙碌。
这位因带荣昌卤鹅连续奔赴5座城市投喂“甲亢哥”,而走红的美食网红,此刻正举着刚获颁的“乐至烧烤全球推荐官”证书感慨:“你看这卤鹅的香和烤肉的麻,就像川渝兄弟,一个烈性、一个醇厚,合起来才更有江湖味道!”他带来的不仅是卤味,更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让荣昌卤鹅与乐至烤肉相结合,这是成渝双城“CP”的舌尖版。
这灵光乍现的碰撞,正是跨地域“人文共兴”的生动缩影。活动现场,这种跨地域的味觉碰撞随处可见:淄博烧烤摊位的老板罗松平,将“小饼卷肉”的吃法融入乐至烤五花;西昌“火盆派”与宜宾“花生面派”同台竞技;就连本地摊主喻勇华也玩起了创新,他推出的一米长里脊烤串,从傍晚6点到8点半,就售罄600多串,让不少食客直呼“来晚了就吃不到了!”
来自重庆的周稚带着外婆和孩子挤在人群里,手机镜头追着烤架上翻转的肉串。“早就听说乐至烧烤节办了十几年,今天一来才发现,不止有本地味,全国的烧烤都在这儿‘比本事’。”
游客看不见的是,这场“味觉狂欢”背后,是乐至主动打破地域边界的刻意为之——从淄博的“桌边现烤”服务模式,到西昌的“火塘烧烤”场景营造,再到荣昌的“卤味工艺”,外地烤匠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场关于美食生态的共舞。
乐至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提供的一组数据,佐证着这种开放的能量:本届烧烤节参展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0%,涵盖本地龙头企业、特色小店,并吸引全国8个城市的烤匠参与,带动跨城游客超10万人次。
“美食是最天然的纽带。”乐至县烤肉协会会长胡继华表示,就像卤鹅哥提出的“卤烤融合”,乐至正借由这炉炭火,搭建起城市间“最接地气的合作平台”。当重庆的烈、淄博的鲜、宜宾的香,都能在乐至的炭火上找到共鸣与新生,这场盛宴便已升华为城市间情感联结、要素流动的鲜活实践。
文化之味:万年文脉 在烟火中由古向新生长
烧烤节开幕式上,《探源濛溪河》的舞者手持仿制的旧石器道具,在灯光变换中再现“钻木取火”的场景,那道具火种里跃动的光,竟与不远处烧烤摊上的炭火连成一片。这场融合了濛溪河文化的演出,让游客宋林看得入神:“吃烧烤前先看了场‘历史剧 ',现在咬一口肉串,总觉得这味道里藏着故事。”
烧烤节节目表演。
她的直觉精准捕捉了乐至烧烤的灵魂——升腾的烟火里,萦绕着跨越万年的文化基因。2021年濛溪河遗址的发掘,将这里的“烧烤史”往前推了数万年——遗址出土的花椒种子,经考证距今已有约6万年;远古人类集中处理动物骨骼的火塘遗迹,与如今乐至烤匠“明火炙烤、暗火锁香”的技法,有着跨越时空的呼应。
三国时期的烽火,更是为这段文脉添上了传奇一笔。《资阳县志》记载的传说“乐至烤肉香七里,张飞营前犒三军”,让烧烤从生存所需升华为地域符号。而真正让这门技艺扎下根的,是1986年李九志在路边摊首创的“炭火三叠浪”技法,再配上28味中药秘制的腌料,让乐至烧烤有了“香、辣、麻、脆”的独特标签。
从数万年前的火塘到今天的炭炉,从遗址花椒到秘制腌料,乐至烧烤将“古韵”化为“新味”,并逐步扩展到了重庆、成都、内江、遂宁等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饮食文化。如今,已有200余家烧烤门店遍布川渝,“乐至烧烤”已成为一张对外的文化名片。
乐至烤肉。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正转化为实打实的文化吸引力。乐至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张茜介绍道,2006年以来,乐至县通过举办烧烤节活动,累计吸引各地游客740万人,累计现场销售收入达9000余万元,带动县内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消费收入达10.2亿元。
烟火之味:“烧烤+”裂变 城市IP烤出文旅发展新动能
“雷二烧烤”摊位前,老板雷志勇忙得脚不沾地,烤得滋滋作响的肉串在手中上下翻飞。“四个冰箱全装满了,提前8天就开始备料,连看账单的空都没有!”他的话语间,是生意火爆的喜悦,更是乐至烧烤产业进阶的缩影:从街头小摊到城市IP,乐至炭火烤出的不仅是肉香,更是一条“特色产业—文化符号—经济动能”的进阶之路。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
乐至烤肉。
乐至,正是这一战略的积极践行者。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乐至以“烧烤+”为纽带,将烧烤文化节与红色旅游、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烧烤+红色研学”“烧烤+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线路。
一方面,串联陈毅故里等景点,打造“日游陈毅故里、夜宴烟火乐至”旅游路线;推进“烧烤+商贸”融合,依托乐至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烧烤主题商业集群,举办烧烤美食文化周等活动。
另一方面,持续探索“烤肉+民宿”“烤肉+市集”等新消费场景,推动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都市烟火深度融合,构建起文旅融合发展的“乐至模式”。
暮色渐深,“一品天下”广场的灯光与炭火交相辉映。炭火余温中,一串数据仍在升腾:开幕式当日消费总额突破500万元。这炉炭火里,烤着的何止是三重滋味?更是一座小城以烟火为媒,在开放中谋融合、在传承中求突破、在特色中寻动能的发展答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