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广安:坐上公交车 跨省去“串门”

2025年07月15日 09:23

7月11日,72岁的封生明去重庆老友家串门。

“滴,老年卡。”上午9时30分,川渝高竹新区公交首末站,封生明刷完卡,轻车熟路登上川渝20路公交车。

“跨省?方便得很!”封生明的语气中透着轻松,“这车直达重庆,我们办了老年卡还免费坐。”

封生明家住邻水县高滩镇平安寨社区,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村隔桥相望。但在川渝20路开通前,并没有这么方便。他说:“以前主要坐班车、搭摩托,哪像现在抬脚就走。”

川渝20路始于川渝高竹新区公交首末站,止于渝北区双凤桥枢纽站。仅仅10分钟后,封生明便抵达了此行目的地——方家沟村。

车辆继续前行,陆续经过七十二公里、新安桥、马儿石等站点。沿途上车的乘客渐渐多了起来,川渝两地方言在车内交织。有人赶场归来,麻袋里装着鼓鼓囊囊的农产品;有人探亲访友,手上拎着带给子女的“家乡味”;还有人穿着干练衬衣,正赶往重庆参加招聘考试……

11时20分,川渝20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将20余名乘客安全送至重庆双凤桥枢纽站。

大家纷纷下车之际,家住渝北区茨竹镇的杨中兰登上公交车准备返程,和同伴聊起当天卖菜的收入。

对于杨中兰而言,川渝20路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增收致富的通道。当了十几年的菜农,杨中兰常去当地场镇赶场卖菜,但为了把菜卖个好价钱,她更愿前往繁华的重庆主城区。

“家里有20亩地,种了黄瓜、丝瓜、南瓜、玉米等,每天在地里摘完菜,就要坐车去重庆城区的农贸市场卖掉。”杨中兰说。

然而,在川渝20路开通前,杨中兰想要把菜卖到重庆主城区,并不容易,“以前都是坐班车去,每天只有固定的两班,到站后还得换乘公交车,耗时又误事。”

川渝20路开通后,杨中兰成了这班公交车的常客。她算了一笔账:乘坐公交车只需5元车费,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重庆主城区的菜价每斤比镇上贵一两元钱,一天能多挣三四百元。

这条全长52公里的公交线,串联起“杨中兰们”四季的收成,也承载着川渝两地居民对便捷生活的共同期盼。而川渝20路开通的背后,是四川广安和重庆渝北两地多年的破壁攻坚。

事实上,为解决居民出行难题,川渝两地早已多次探索。2019年,两地联合开通邻水县高滩镇—重庆渝北区茨竹镇跨省农村客运班车。同年5月,高滩镇至渝北空港工业园举人坝轻轨站的直通车开行。

但更加普惠的公交互通,依然面临行政壁垒的阻碍。转机出现在2022年初,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广安市、邻水县、重庆市渝北区三方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开通跨省公交展开专题研讨与实地调研。

最终敲定:开通川渝20路跨省公交线路,由广安重庆两地财政出资补贴,重庆东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二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

一趟公交跨两省,意味着需要解决两地政策体系的差异,进行大胆创新突破。

两地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理顺审批流程、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实现结果互认;按渝北区同等标准设置公交站点,按照里程长短执行2元至5元的阶梯票价,并无缝接驳轨道交通;将广安籍老弱病残孕“五类人员”纳入重庆公交优惠补贴范围,最大程度利民惠民。

2022年6月29日,川渝20路正式开通,这也是重庆渝北至广安首条跨省一体化公交线路。当地群众自此告别了低效的换乘模式,实现了“一线直达”的跨省通勤,往来两地如同“串门”般便捷。

“每天早上六点半发车、下午六点收车,来回36个班次,高峰期每隔30分钟发车一次,日均运送乘客超1500人次,周末、节假日客流量大相应增加班次。”川渝高竹新区公交首末站调度员杨雪容说。

根据沿线群众需求,一年后,该线路还进行了优化升级,让“双城生活”更高效:开通大站快车,砍掉14个站点,单程缩短半小时,进一步提升川渝间出行效率。

数据显示,川渝20路开通以来,运送旅客超100万人次。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