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全省第一!南充建成1895个生猪规模养殖场
当AI巡检机器人在猪圈里灵活穿梭,当智能环控系统精准调节养殖环境,传统生猪养殖正在南充这片沃土上焕发新的生机。记者7月4日从南充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南充市预计出栏生猪285万头,这一数字背后,是“数智化”转型与产业创新驱动的双重引擎在轰鸣。
“现在我们场里的AI‘饲养员’成了‘全能型选手’!”日前,营山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丰台种猪场负责人伍远进指着猪舍内悬挂的巡检机器人介绍,100台集成了可见光、红外、声音、气体检测等传感器的智能设备,正24小时实时收集每头猪的进食、活动等行为数据。这座去年10月投产、占地480余亩的现代化猪场,是温氏集团在西南地区最大的仔猪繁育场,6条智能生产线年出栏商品猪苗可达30万头以上。
“精准饲喂系统能根据猪只生长阶段自动调整饲料配比,巡栏机器人则能通过红外测温及时发现病猪。”伍远进算了一笔账,智能化改造后,猪场人力成本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30%,目前已存栏1.3万头种猪、200头种公猪,第三季度将实现月产3万头仔猪的目标。
在嘉陵区曲水镇的金兆畜牧养殖有限公司,4000余头生猪享受着“智慧养殖”的待遇:智能环控系统将舍内温度控制在22℃±2℃,自动饲喂设备按设定程序精准投喂,数字化监控系统对每头猪的生长数据建档追踪。“相比传统模式,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40%。”技术员李万平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测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养殖流程全程可控。
位于嘉陵区曲水镇的金兆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该公司创新推出的“企业联合发展”模式更是亮点频出。通过集中采购饲料、代加工生产,合作养殖场的成本降低15%以上,今年一季度仅合作种猪场就出栏生猪2万余头。“下一步我们将建设集中智能化管理区,实现从育种到出栏的全流程科学监管。”总经理曾斌描绘着未来图景,科技化、智能化将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密钥。
作为全省生猪养殖大市,南充的“数智化”转型有底气更有实力。目前南充市已招引温氏、新希望等10家龙头企业,建成32个现代化养殖基地、1895个规模养殖场,年产能近400万头,规模养殖场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144.1万头,存栏量达359.9万头。
“我们对闲置场分类施策,维修改造后租赁或出售;对在养场搭建供需平台,指导补栏满负荷生产。”南充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侯显耀介绍,南广生猪产业集群项目正加快推进,蓬安宇菏泽、阆中兴新鑫等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能50万头以上。从盘活存量到拓展增量,从智能装备到模式创新,南充正以“数智化”为笔,在川东北大地书写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