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照进现实,脑机接口帮大脑重掌“指挥权”
说到“脑机接口”,您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置身科幻电影中,将人的大脑与设备连接,通过意念控制行为的“超能力”?作为科幻界的“流量担当”,脑机接口,真的照进现实了吗?
其实,脑机接口不但真实存在,而且已经在医疗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月6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脑机接口赋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闻,现在,就跟我们一起走进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涨涨知识吧!
认知诊疗脑机接口:筛查阿尔兹海默病的好帮手
有的人觉得记性越来越不好了,但不影响生活,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其实不然,也许你已经进入了阿尔兹海默病的潜伏期。阿尔兹海默病,没有治愈的方法,然而,却有很长的潜伏期,甚至可以长达20年,也叫轻度认知障碍。
这批人群其实非常庞大,是老年痴呆的高风险人群,早期筛查和早期个性化治疗,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到他们。
认知诊疗脑机接口,通过无创的脑电技术,实时收集患者脑电信号,只需5分钟,就可以考察老年人的记忆容量和能力,还能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虽然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但如果产品真的能走向社区、走进家庭,将为筛查阿尔兹海默病做出巨大贡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研究生蒋依介绍,未来,研究团队还会精简设备,“把这个设备做得会更小一点,便携一点,价格也会更亲民,让老年人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定期的认知检测和有效的治疗。”
脑卒中康复脑机接口“魔笛”:让卒中病人被动康复变“主动”
通过三个硬币大小的电极,就能为卒中的患者完成一次高质量康复训练。魔笛,是全球首款利用神经可塑性的原理进行开发的脑机接口设备。在2017年的“全球脑机接口大奖”上,魔笛一举夺得了技术领域的第一名。如果是传统的康复训练,康复师会通过按摩等方式帮助卒中病人做训练,而使用了魔笛以后,这样被动的训练方式将变为主动,训练效果也将得到大大提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智能可穿戴健康系统研究室主任江宁介绍:“运动意识要先发生,感觉反馈要后发生,但是也不能太延后,延时必须在500毫秒以内,如果大于500毫秒,运动和感觉产生的闭环就不能高效地形成有效的神经可塑性。”
智能助残机器人、助听脑机接口、脑外科手术辅助脑机接口……在这里,一个个由博士生、研究生组成的团队,正在向世界最前沿技术发起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