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空心村”变“亿元村” 女村支书邹丹在田间地头这七年

2025年05月07日 09:14

“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内江市‘甜城英才计划’甜城乡村振兴人才”“内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级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邹丹是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多年来,她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产业带动振兴、创新破解难题为抓手,用“一粒蒜”撬动大产业,以“一条路”连通致富梦,凭“一颗心”凝聚百姓情。将曾经产业薄弱、基础滞后的火花村打造成享誉全省的乡村振兴标杆,推动村集体经济从零突破至24万元,截至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6.8万元。

图片

右:邹丹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晨光熹微,在田家镇火花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松土、施肥,精心呵护着鲜食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分拣中心,工人们正用烘干设备加工天冬……这一幅幅辛勤劳作的画面,正是火花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村子强,生活富,村庄美,是火花村群众世代追求的生活场景,如今这些美好愿景都在逐渐变为现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曾经,因基层组织不强、村级无钱办事,乡村发展深受制约。“打破桎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兜里有钱’”。

2018年11月,邹丹初到火花村时,村集体经济为“零”。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为她心中的头等大事。“乡村振兴关键要让土地生金、百姓增收。”刚上任,她便带领着村“两委”成员深入乡村一线,调研产业发展、群众收入等相关情况,并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选准粮油、田家紫皮大蒜、生猪等特色产业。

为真正将村党总支建设成群众“主心骨”,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邹丹将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抓手”,依托“粮油、田家紫皮大蒜、生猪”等特色资源,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打造“支部+产业”“党员+项目”责任链,通过设立党员示范田、组建产业攻坚队,让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面对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难题,邹丹带头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推动村“两委”成员领办产业项目,构建“支部联企业、党员联农户”双联机制,带领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引入现代农业理念。

图片

紫皮大蒜

打牢基础后,邹丹联合省、市农科院攻克品种退化难题,又组建了以“党员+专家”顾问团,推动紫皮大蒜、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种植面积从300亩扩至2000余亩,并建成紫皮大蒜分拣中心,开发6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2023年,“田家紫皮大蒜”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1.2万元。

“田家紫皮大蒜”打响了名气、带动了发展,邹丹带领“头雁”们继续奋战,首创“稻蒜、玉蒜轮作+粮药套种”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引进智能灌溉技术,建成2832亩高标准农田,亩均产值突破3000元;吸纳社会资本融资6500万元修建能繁母猪养殖场、引进中药材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创新“622”利益分成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6.8万元;推动隆大娘食品加工厂的建立,年销售额突破30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邹丹的带领下,火花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不再是一句空话。如今已形成粮油、大蒜、中药材、果蔬、生猪等几大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2亿元,跻身“四川省现代农业亿元村。”

科技赋能发展产业,当好强村富民的“领头雁”

“各位朋友们,欢迎来到‘火花优选’直播间,粉丝朋友们有喜欢我们的产品可以直接点击链接下单。”……在直播间里,邹丹生动讲述大蒜背后的乡村故事;户外直播,她和农民一起种植大蒜、采摘蔬果,演绎真实农村场景。

“直播带货打破了传统销售的地域局限,能让火花村的特色农特产从田间地头直抵城市餐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邹丹说,前几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火花村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困难。为了在困难时期打开销路,邹丹将突破口瞄准了网络直播。在她的努力下,“火花优选”直播间首场直播斩获581单,带动紫皮大蒜线上销量增长200%。

图片

邹丹进行直播带货

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在邹丹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电商产业链,从事直播助理、产品包装等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火花村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就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在带货的同时给大家讲讲这里的历史故事、民俗文化等等,其实也是给农产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一举两得。”邹丹介绍道,游客的到来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线下销售,还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2024年“双十一”期间,她创新推出“云游火花”沉浸式直播,吸引5万网友线上认购农产品,单日销售额突破3万元。


除了直播带货,邹丹还将科技的翅膀插在了田间地头,率先实施“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融合工程:完成200亩宜机化改造,购置无人播种机、智能烘干设备;新建3座提灌站、提升小溪流囤水功能,破解“望天田”难题;组建农机共享服务队,全村机械化操作面积达2900余亩,机械化率提升90%。2024年,承办内江市现代农业园区现场会,助力园区获评“四川省五星级园区”称号。

图片

图片

火花村的农田

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邹丹决定乘胜追击。“我们正计划打造调味品之乡,构建‘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并把电商与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继续丰富拓展‘电商直播’运营模式、拓宽群众共富路径,进一步挖掘农村特色资源,帮助农民稳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踏入火花村,蜿蜒的村道如绿带铺展,两旁绿树葱郁,民居点缀其间,尽显乡村的恬静与雅致。

“以前卖蒜得挑担走山路,公路修通了,货车直接开到地头!”村民口中的公路,是邹丹多方争取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的24.2公里通村公路和8.7公里产业路,实现了田家-新店、万年-火花的路网贯通。

图片

通往火花村的公路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道路建设前期,为了协调建设用地,邹丹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修路的好处,村民们受她鼓舞,都无偿将土地用于修路。没有路基,邹丹又带领村两委在撂荒地里看路线、定路基,巴茅草、杂树把她的衣服都刮破了两件。  

村级路网的完善,有效解决了沿线群众的出行难题,盘活了撂荒地集中发展特色产业,让“荒山”变成了“金山”。路修通了,居住环境的改善也不能落下。近年来,邹丹带领村民实施农村面貌改善,通过改善前了解需求、改善中确保质量、改善后长效保持的方式,顺利完成了4个精品院落的打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营造和谐美丽的乡村人居环境。

铺下的是道路,连接的是民心,带来的是幸福生活。美丽乡村路,不仅连通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也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火花村的发展蓝图还在不断拓展,邹丹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强化环境整治,让村庄的生态环境更上一层楼。同时,我们还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产业,助力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图片


大蒜丰收

在邹丹的不懈努力与引领下,火花村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1年度省级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四川省现代农业亿元村、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从“空心村”到“亿元村”,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农业”,邹丹用七年时光完成了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这位“蒜乡女儿”正带领火花村向着更加灿烂的明天阔步前行!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