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从“石灰画线”到“奥运银牌” 她用20年打造中国曲棍球“黄埔军校”​

2025年03月19日 09:08

3月16日,星期天,乐山市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的队员们在陈霞及几名教练的带领下,正进行室内体能与室外曲棍球训练。

陈霞,今年42岁,现为犍为一中的体育老师及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教练。20年来,她用坚韧和执着带领这支女曲队伍茁壮成长,书写了乐山曲棍球运动的传奇。她个人先后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体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好人”,并于今年3月获评第三批四川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怀揣梦想 倾情奉献


陈霞曾是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队长。2005年退役后,她怀揣着对曲棍球的热爱,转型为犍为一中的体育教师,参与组建了乐山市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

陈霞(右)带领队员进行室内体能训练 记者 张清 摄

回忆起建队初期的艰辛,陈霞感慨万千。那时,曲棍球运动在犍为尚未普及,选苗子难,训练条件艰苦。为了选到好苗子,她和同事翻山越岭到孩子家中,耐心与家长沟通;没有专用场地,他们就在土制足球场上用石灰画线,被大雨冲毁后又再重新画;为了搞好训练,她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几乎没有周末。

“那时的确比较困难,也比较苦。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心中一直都有的梦想:让更多的孩子接触曲棍球,了解曲棍球文化,把我在曲棍球训练中的经验传递下去,培养出奥运会选手。”说到这,陈霞的眼神坚定而自信。

陈霞(中)指导队员进行曲棍球训练 记者 张清 摄

如今,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练员的共同努力下,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已从最初的两名教练、12名队员,发展到目前的6名教练、88名在训队员。训练条件也不断改善,从当时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到现在拥有两块标准的11人制和两块6人制曲棍球场地。队伍参加各类比赛的成绩也不断提升。


体教融合 成果丰硕


“我们要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3月16日,陈霞召集了部分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队员的家长,与他们交流队员们近期的学习训练情况。

陈霞(二排右一)带领队员们参加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合影留念 受访者 供图

近年来,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走出了一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子。陈霞和团队的教练提炼出了“育人为本,长远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总结出了身体基础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趣味性“四性”训练要求,让队员扎牢身体基础、专业基础、文化基础,培养队员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周一至周五早晚训练,星期天是全天训练,避免与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冲突。陈霞更是创新地将文化课程与训练挂钩,通过记录成绩、表扬进步、辅导退步等方式,促进队员学业与训练并进。“陈教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球场上对我们严格,在学习生活中对我们关心。在曲棍球队,我们学会了打球,更学会了坚持与拼搏。”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队员谢佳希感慨道。

陈霞(后排左二)与从巴黎奥运会载誉归来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乐山籍运动员合影留念 受访者 供图

“体教融合”模式下,犍为一中女子曲棍球队成绩斐然。自建队以来,球队在省级及以上赛事中摘得金牌1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培养了7名国际级运动健将、10名国家级运动健将、52名一级运动员及75名二级运动员,已向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及四川省队分别输送了7名、8名、8名和14名运动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由该队输送的欧紫霞、但文、邹妹容、徐纹娱4名乐山籍运动员代表国家出征,助力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斩获银牌,实现了乐山奥运奖牌“零的突破”。近年来,犍为一中先后有190多人因入选曲棍球队而考上理想的大学,该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面对荣誉,陈霞不忘初心,持续奋斗。她表示:“作为教练,我们的责任远不止于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传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未来,我将践行雷锋精神中的‘钉子精神’,以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继续培养更多曲棍球人才,为国家队和省队输送更多优秀队员,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