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AI,来开“处方”?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比AI开“处方”更重要的是,先给AI运用开个“处方”。科技在前面跑,法治、行业等规范正在紧追不懈。

积极拥抱AI,各行各业正变身数字达人。
深圳福田区上线的“AI数智员工”已经把公文修正率提到了55%,审核时间缩短了90%;浙江义乌,只会讲中文的老板娘,通过“AI数字人”技术,立马化身能讲36国语言的“数字老板娘”,在赛博空间里流利地推销自家商品。
看四川。成都一家三甲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输入数据,DeepSeek三秒就能生成结果——而以前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是否达标,需要手动查20多页的《中国儿童生长曲线图》。而成都新都区天府粮仓精品区内一个智能大棚里,约一米高的“鹿舟”机器人在机耕道上“跑”起来——机器狗在田里跑,数据、图片等语料传给DeepSeek在模型上跑,虫害等隐患,就这么跑着跑着被及时发现了。
这些,都是AI落地最真实的场景:DeepSeek重构各行各业,最大的重构,正是处理数据的效率。
作为推理模型的DeepSeek,海量的开源数据、清晰的认知推理,让人工智能脑洞大开、知识渊博,以至于能够根据大数据经验分析预测很多隐患、问题,把人类从繁复的材料中解放出来。甚至,打破专业门槛,让不同起点的人都能开启技术“外挂”,专注于本职工作中更具价值的内容。
近日,广西宾阳县县委书记在会上明确要求基层工作者学会使用AI引发热议。万业学AI,这是对时代大势的清醒判断。

泼“冷水”的,远不止湖南、远不止医疗行业——创刊20 年的某诗歌刊物公号发文,怒斥用 AI 写作投稿的人“要点脸吧”;高校纷纷为AI工具使用“立规矩”,某高校大一年级英语作业,老师将利用AI工具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判零分;中国围棋协会发布情况通报,19岁棋手用AI作弊,撤销职业段位,禁赛8年……
从Bao(拥抱)到Ban(禁止),对AI的态度,看似“冰火两重天”,其实却是对滥用AI的拨乱反正。
盲目信任AI是滥用。DeepSeek不会望闻问切,不会主动提醒处方里暗藏的副作用,闭着眼给患者开AI处方,出了问题谁负责?同样道理,从学术研究到决策咨询,仍没有解决的AI幻觉,热衷“数据造假”,前段时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谣言“‘80后’死亡率破5.2%”,谬误源头就指向AI。过分信任、不加审核,长此以往,看似提高效率,实则制造混乱,反拖累了社会运行效率。
让AI代替思考甚至作弊,也是滥用。文学刊物编辑、高校老师、围棋协会为啥那么生气?一方面,是作者、学生、参赛选手态度不端,破坏行业风气;另一方面,AI创作也确实没强大到和人类平起平坐的程度。简单运用AI生成的作品,可能可以及格,但对专业人士而言是“一眼假”——即便作家郑渊洁此前在采访中说感觉自己写不过AI了,但他也感受到,AI写的不是真实的情感生命和创意,而这些才是创作行业最重要的要素。若滥用AI生成作品成风,不仅行业风气败坏、人类放弃思考,需要投入感情和思考的创作,也可能沦为AI八股的垃圾场。

时间一定会证明,越是AI泛滥,越需要专业的人,去校准机器的偏差、捍卫思想的底线。在更多人忘记如何思考之前,乐见政策红线早日划定,给人类的“AI脑”敲响警钟。
本期话题
AI对你的工作、生活影响深刻吗?你觉得应该怎样看待AI技术?评论区聊聊~
撰文/刘志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