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成都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扎堆”走向应用场

2025年02月20日 15:21

一年之计在于春。成都向“新”发力,推动新技术与新产品持续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落地转化,“人工智能+”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在产业园区、企业一线、民生社区“上岗”忙。

图为潜鲛P200 Pro水下机器人。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赋能城市智慧,人工智能“上岗”忙

作为无人驾驶地铁的代表,成都地铁9号线被称为“最聪明”的地铁线路。它集成了信号、车辆、通信、综合监控以及站台门等全自动运行核心系统,实现了列车自动唤醒、自动发车、自动运行、自动洗车、自动回库和自动休眠等功能。

在龙泉驿区,市民通过线上平台预约,即可免费体验自动驾驶出行。这些“成都造”自动驾驶车辆均具备L4级自动驾驶水平,车顶和车身配备众多传感设备,这些配置使得车辆更“聪明”、更安全。

在青羊区,“机器狗”根据设置的路线,正在街头进行治安巡逻防控。其核心算法由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在确保机器狗精确感知、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同时,兼备高度通用性,完成巡检、识别及检测等更多功能性任务。

走、停、转弯……在东郊记忆,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类人感知”算法框架,自主研发的智慧零售机器人在人群中穿梭。不时有游客停下来观察这一机器人,并根据屏幕指示购买产品。

图为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零售机器人。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科技守护生命,服务医卫场景

成都爱迦飞诗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自主构建基于记忆机制的神经网络架构与学习算法研发框架,并创立了一套新型认知神经记忆网络模型。经测试,该模型较同类算法模型安全性提升20%、运行效率提升15%。其打造的智能乳腺、智能肺、智能放疗等智能医学产品,正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长期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针对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的模块化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具有微创、易用、安全、精准、灵活、智能等特点,医院可根据需求模块化组合配置,医生经过快速培训即能上手,让年轻医生也能拥有高年资医生的“稳度”和“准度”。

戴上“手套”,打开机器,选择相应模式,中风偏瘫等患者就能对任一手指进行屈伸、捏握等康复训练。成都羿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基于软体机器人和神经科学理论,以柔性气动仿生肌肉作为动力源,为手功能障碍用户提供专业有效的手功能训练。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外骨骼机器人。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钢“骨骼”加绑带,配上传感器和蓄电池,就能不用任何力量站起来。在智能App的控制下,还可以自行选择行走训练、单关节训练、抬腿、拄拐行走等多种康复训练项目。由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外骨骼机器人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创新场景应用,遇见未来城市。当“创新链”遇见“产业链”,成都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潜力,拓展人工智能应用边界,加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走向应用场景之中,向“转化”要动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