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文明新风吹拂巴蜀大地——四川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2025年02月19日 14:05

在被称为“千水之省”的四川省,大大小小的河流贯穿全境,金沙江、岷江、青衣江……千百年来,江河滋养着巴蜀大地的人民,也见证了这里的日新月异。大街小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扎根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一一落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为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让巴蜀大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2024“我们的节日·重阳”眉山市暨彭山区主题文化活动现场。

发挥阵地功能 为群众解锁多彩生活

冬至节气,30多名孩子兴奋地来到绵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加了一场“指尖上的冬至·黏土捏饺童趣行”活动。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孩子们了解了各地冬至的传统习俗,学会了唱数九歌,并自己动手用各色黏土捏出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黏土饺子。不仅是在绵竹,在冬至前后,四川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志愿者们都不约而同地策划了别开生面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邀请当地居民共同体验冬至的传统文化习俗,感受节日的温暖。

当前,四川省已经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如何整合调整、提档升级,把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满足不同人群休闲、学习、展演的多功能复合型空间,是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的工作重点之一。

2024年,四川、重庆通过“跨省共建”模式,联合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打造川渝文明实践“一廊四带”,设置了4条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带,串珠成链形成1条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廊。川渝两地大力整合两地资源,在4条文明实践带共建一批文明实践广场、新风礼堂、主题公园等阵地,在每条文明实践带联动打造1至2个示范综合体,推动两地文明实践阵地由物理性向功能性转变、由行政区域性向区域合作性转变。

2024年峨眉山市“文明峨眉·文明实践进万家”活动现场。

围绕红色印记、历史记忆、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幸福活力,成都市创新推出“五色文明实践展示带”,在全市范围内甄选了一批文明实践阵地纳入文明实践展示带,进一步加强全市范围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

雅安市通过整合“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等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0个。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公共文化场馆、交通场站、景区景点、医院、窗口单位等阵地,建成1400余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基本形成点面结合、覆盖全市的文明实践网络。

随着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不断涌现和完善,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有了更广泛的延伸,也更加紧密地融入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提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化队伍建设 让文明实践春风化雨

2024年4月,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在央视一套首播。在当天播出的第一集《理论进万家》中,宣传介绍了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举办火塘会,将宣讲融入民族习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做法。

火塘会宣讲的背后是一支支多元化的宣讲团队,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万书明介绍,北川从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农村新乡贤、文化能人、致富带头人、在校学生中,精选威望高、善表达、学习热情高的群众身边人,组建“结亲宣讲队”“草根宣讲队”“羌山雏鹰宣讲队”作为火塘会宣讲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成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中坚力量。

2024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现场。

2024年,细致暖心的文明实践服务在四川省随处可见。都江堰市“堰小明”文明实践以“1支总队+15支支队”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将都江堰的城市温度送到市民和游客心中。广元市旺苍县大两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名志愿者,开展油茶种植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旺苍县扎实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机制的缩影。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穿梭在城乡之间,让文明实践以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形式,走进百姓身边,也用他们的脚印在这片热土烙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红色印记。

孵化精品项目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

在“文明宜宾 实践同行”宜宾市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展示交流会上。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同台展示,内容涵盖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文明倡导、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助学支教等。2024年眉山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这一场场比赛背后,展现出四川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都在朝着精品化发展的方向大步前进。

宜宾市翠屏区“翠小法”青少年普法志愿服务项目普法进校园。

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持续孵化培育群众喜欢参与的文明实践项目,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四川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川省深入实施“理响巴蜀”“德耀巴蜀”“文润天府”“风新四川”“情暖万家”五大文明实践项目,组织开展100场“理响巴蜀”进基层巡回宣讲活动,指导各地各系统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宣讲活动9.5万余场,涌现出广安“春天的故事”、达州“巴山挎包”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宣讲品牌。

成都市双流区每季定期举办“湖畔之光”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将“湖畔之光”打造成为集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品牌。

峨眉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践行“把群众最关心的细微之事做好就是大事”这一理念,打造“文明峨眉·文明实践进万家”品牌活动,把文明实践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达州市宣汉县推动“幸福来敲门”“文艺轻骑”“红沿周末”“峡谷飞燕”“凤临门”“小农人”等1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项目深入发展,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全方位满足群众生活所需、精神所缺、情感所求。

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结合本地特色,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全力打造“农牧民星期天”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提升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的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文明赋予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道路上,四川省正以实际行动把文明新风吹向每一个角落,在巴蜀大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供稿:四川省文明办 四川文明网记者 袁矛)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