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让泸州产葡萄酒“飞”向全国 90后女硕士返乡酿出一份“萄”醉事业

2025年02月19日 09:38

春节前夕,泸州市泸县得胜镇罐顶山村的龙城红酒庄,一排排空瓶经过清洗、灌装、封盖、贴标后,变成一瓶瓶葡萄美酒,总经理兼酿酒师杜阳平率领10多名工人正加班加点打包发货……这样的忙碌景象,会一直持续到2月下旬。

首次创业失败

返回校园“从头再来”

杜阳平今年31岁,是一名拥有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的“酒二代”。导师曾劝她攻读博士,但她却坚持返回家乡创业。

为什么要回来?杜阳平说,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她对家乡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同时也希望能与父亲“并肩作战”,共同为泸州的葡萄酒事业打拼。

实际上,这并不是杜阳平第一次返乡创业。

2015年大学刚毕业时,杜阳平就曾怀着创业的激情和梦想返回家乡,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在葡萄棚和桂花林下散养生态粮食肉鹅。“当时,我还获得泸州市创业人才奖金1万元的支持,肉鹅销路覆盖周边5个镇。”杜阳平说,可惜好景不长,因饲养的肉鹅存活率不高,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

首次创业失败,杜阳平没有灰心丧气,但也更加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2017年,杜阳平考取西华师范大学林学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她考取了国家三级酿酒师和国家三级品酒师资格证。

2020年,杜阳平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申请读博,重新开始了创业。

一人身兼多职

研发葡萄酒新品摘金夺银

泸县得胜镇紫桂缘家庭农场,是杜阳平的父亲杜向南与她的姑妈杜相珍共同投资的产业,由紫秋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桂花苗木种植基地以及泸州龙城红葡萄酒庄三部分组成。周边几个镇的30多位种植大户种植着上千亩紫秋葡萄,数百人吃上“葡萄饭”。

早在2017年,杜阳平就依托父亲的农场,成立了四川紫桂缘葡萄酒有限公司。杜阳平非常清楚酒庄的短板,“品牌不够响、销售不够畅、附加值不够高、定价权不够强,这些都是制约酒庄发展的症结所在。”

再次返乡后,杜阳平对农场仔细考察后主动请缨,“今后,请把产品研发、销售交给我,我一定会创出一个响当当的葡萄酒品牌。”

“我熟悉市场营销的每个环节,也更懂年轻人的口味。”杜阳平说,她并非冲动之举,而是想让泸州葡萄酒“飞”出泸州,试验一条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接棒”之后,杜阳平收缩了传统的线下“代理”业务,借助自媒体以及京东、阿里巴巴、华云数字等电商平台,将紫秋刺葡萄远销至成都、浙江、广东、福建、北京等地,同时将公司的种植园区——紫秋刺葡萄园打造成为四川省西南地区紫秋葡萄规范种植的示范地。

杜阳平深知唯有品牌才能带来高附加值。2023年8月,她在收集150位客户的意见后发现:90后、00后更喜欢度数更低、口感更柔和的葡萄酒,也更注重酒的包装。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她一人身兼“酿酒师”“品酒师”“设计师”,反复调试产品口感,不断将样品寄给客户品尝,得到意见反馈后再调试、再改良;在包装和酒瓶设计方面,她植入年轻人青睐的国风元素,自己手绘水墨图案,反复修改30余次,直到图案得到广大客户一致好评……2023年10月,新品“琢然”问世。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精品葡萄酒及烈酒挑战赛上,杜阳平研发的葡萄酒荣获一金一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12月,杜阳平携带多款产品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精品葡萄酒及烈酒挑战赛,其中“琢然”获金奖、“兰爵紫秋窖藏精品”获银奖。

“没想到,泸州除了白酒,还能生产出这么美味的葡萄酒!”在品鉴了“琢然”后,一位评委感叹道。

随着“泸州造”葡萄酒一炮打响,订单如雪片一般飞来。“走出去”的不只有葡萄酒。2023年6月,杜阳平还借助自媒体平台,将家乡的数千斤优质早熟蜂糖李以20-40元一斤的价格售卖至全国各地,“抛开包材成本,所有的收入都是乡亲们的,我一分钱都不赚。”

“公司已经打开了婚庆伴手礼市场,下一步,我们的团队还要研发甜酒产品,以满足更多年轻群体客户的需求。”2025年初,作为2023年泸县“双带”青年的杜阳平,又有了新的目标。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