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宜”路向“阳” 绘就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5年02月18日 09:21

2025春节期间,一种名为“巴山粹”的鲜炖银耳羹悄然风靡。这瓶产自巴中市恩阳区的银耳羹,清甜软糯、营养丰富,凝结着秦巴腹地的物产精华,更承载着宜宾与恩阳跨越山河的帮扶情谊。

2023年7月,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部署,有效助推巴中市恩阳区加快追赶、跨越发展,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宜宾市结对帮扶巴中市恩阳区工作队(简称“宜恩工作队”)首批29名队员从长江首城奔赴恩阳。

一年半时间里,宜恩工作队立足恩阳所需,尽宜宾所能,以“沐浴党‘恩’ 宜路向‘阳’”为品牌,将产业作为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绘就恩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激活产业 变“输血”为“造血”


巴中市恩阳区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川东北革命老区,曾是米仓古道上的商贸集镇,有着“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的美誉。

初抵恩阳,工作队队员们不仅领略了古镇的传说与繁华,还见识了高楼拔地而起、交通四通八达,绿地公园、市民广场、码头公园、滨江景观带串珠成链的新区新气象。

“恩阳区是一个2013年才设立的新区。”宜恩工作队领队邱俊辉直言,恩阳正迎来振翅腾飞的好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底子薄,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投资拉动支撑弱等挑战,内生动力不足、产业能级偏低,正是制约恩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抓发展、抓帮扶,关键在于激发当地产业活力,实现自我造血,而非依赖输血。”邱俊辉说。


宜恩工作队成员在田间地头指导油菜施肥 张新 摄

为精准选准帮扶产业,宜恩工作队迅速和当地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在建工地、企业车间、党政机关广泛调研,探寻比较优势和主攻方向。他们了解到,近年来,恩阳区聚焦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宜宾加速奔跑在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为核心的“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上,入选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重点支撑市、入围全国数字百强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基于此,宜宾充分发挥产业先发优势,与恩阳区的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农旅融合等产业形成联动态势,引企建园、双向奔赴,推动两地产业链有效衔接。

恩阳特色农产品(巴山粹·鲜炖银耳)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正是宜宾在食品饮料产业上给予恩阳精准帮扶的生动实践。

恩阳所处的秦巴山区适宜银耳生长,巴中银耳享有盛名。2024年,宜恩工作队精选产业项目,将400万帮扶资金注入该银耳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同时派出来自宜宾建投集团、有着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工作队员杨大平,从项目施工建设、工艺优化、提质增效等关键环节全程参与帮扶。


巴山粹鲜炖银耳成功打入市场 张新 摄

同年9月,“巴山粹·鲜炖银耳”系列产品成功上市。除了畅销巴中,还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同时在宜宾区域公共品牌“宜人宜礼”线上平台——海狸拾袋上架,预计年销售收入近2.7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个,有力推动恩阳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的厂房外墙上,镌刻着“宜巴情谊紧相连 结对帮扶开新篇”十四个大字。站在这里,杨大平说,“接下来,工作队还将帮助企业建立优质银耳种植基地,打通从种植、加工、销售到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帮助当地银耳全产业链发展。”


先发优势 宜恩共建“园中园”


从空中俯瞰,占地64亩的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是一个特殊的“园中园”,也是一块特殊的“飞地”,它位于巴中市恩阳区的巴中临港产业园内,由宜宾市和巴中市恩阳区共建。


工人在绿米科技进行设备调试 张新 摄

走进园区的4号厂房内,总投资2.5亿元的巴中市绿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米新能源”)已完成厂房装修和大部分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企业正在宜恩工作队的协调下进行融资。

“大家都在努力,争取早日资金到位、设备到位。”绿米新能源总经理刘俊说,企业目前已经接到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订单,只等开工投产。

宜恩工作队队员赵帝告诉记者,绿米新能源的母公司宜宾宝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宜宾高新区一家专业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新能源企业,有着稳定的订单,一直想要扩大产能。工作队到恩阳开展托底性帮扶后,注意到恩阳正好可以承接宜宾新能源产业溢出部分,便积极牵线搭桥,全程跟踪服务,终于将绿米新能源项目引进恩阳,落户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

取名“绿米”,也象征着宜宾与恩阳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紧密合作,携手向“新”而行。“绿是绿色新能源,米则指恩阳的‘千年米仓道’。”刘俊说,该项目全面投产后能达到日产30万颗锂离子电池,实现年产值3亿元。


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 受访者供图

目前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正积极围绕智能终端、智能穿戴、新型显示、新能源等细分赛道共建园区、共引企业、共育产业。除了绿米新能源外,已有兆震科技等4家企业已正式入驻。

“宜恩工作队正积极发挥宜宾拥有的智能终端和电子信息等产业资源优势,协同巴中和恩阳市区两级共赴深圳、青岛、济南、成都等地开展招引工作。”赵帝表示,到2027年,预计园区产值达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田野焕“新” 农文旅深度融合


这边工业产业如火如荼,那边希望的田野上向“新”而行,生机勃勃。


尹家下苏优质粮油产业园 受访者供图

在恩阳区的尹家下苏现代粮油产业园(以下简称下苏粮油产业园),记者看到,广袤的田野阡陌纵横,“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内,油菜长势良好。宜恩工作队队员、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张义娟正在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这里栽种的‘宜油47’,含油量高达48%,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很广。”张义娟已是恩阳田间地头的常客,经常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宜油47”也正是由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培育,宜恩工作队积极嫁接资源到恩阳的油菜新品种。


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 受访者供图

恩阳区是四川省的“产油大县”,油菜栽种面积在23万亩以上,但全区油菜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公斤左右,油菜产业提质增效空间较大。宜恩工作队来到恩阳后,锚定乡村振兴,不但带来了“宜油47”“庆油8号”等油菜新品种,还带来了智能化飞播技术,有效帮助了当地农户降本增效。

“工作队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节省成本,产量更高,经过一年多的普及和实践,农户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现在已经基本接受了。”恩阳区尹家镇党委副书记刘辉说。

除了新品种油菜,宜恩工作队还带来了由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和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种的优质稻米“宜香优2115”新品种。这个品种的水稻平均亩产达617.47公斤,下苏粮油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能达到737.2公斤,较当地之前平均亩产提升了200多公斤。

尹家镇也是彝族、回族、壮族、蒙古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出产的“尹家牛肉”别具风味、远近驰名。刘辉介绍,宜恩工作队来到恩阳后,帮助尹家镇用优质菜籽油和大米打造“尹家香”粮油品牌,同时依托多民族民俗特色,建立村寨,吸引巴中、南充等地游客前来观光,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春天油菜花都开了,风景更漂亮,能吸引更多游客过来观光、休闲、吃彝餐。”眺望眼前的碧绿田畴,刘辉对未来充满期待。

帮扶一年半以来,宜恩工作队在恩阳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下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

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内,2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已成规模、2条融入宜宾元素的产业路建设完工,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交付使用。

恩阳芦笋产业示范园区里,宜宾助力恩阳芦笋种植加工迭代升级,一批芦笋深加工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芦笋产业成为恩阳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将继续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招商引资步履不停,让恩阳区电子信息产业稳步有序地融入宜宾产业发展……

以精准的产业帮扶融入了恩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邱俊辉感到,“帮扶路子越来越宽了”。接下来,宜宾将继续实施宜宾恩阳电子信息产业园、宜宾恩阳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等重点帮扶项目,助力恩阳成为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新样板”、结对帮扶的“新标杆”。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