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百亿!绵阳江油:这泼天流量如何闹“嗨”?
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大关,片中“太乙真人修炼地”原型——四川绵阳江油乾元山迅速成为文旅新地标。
2月14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座深藏于龙门山脉的道教名山,正以“神话照进现实”的创意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和全域配套升级,将电影带来的瞬时流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留量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百亿IP赋能
从银幕到青山的“打卡热”
“妈妈快看!太乙真人就住这儿!”2月14日清晨,绵阳江油乾元山云雾缭绕,9岁的小游客萌萌踮着脚,指着山腰处若隐若现的金光洞兴奋大喊。身旁的母亲李菊珍笑着对记者说:“孩子看完电影天天嚷着要‘拜师’,我们从巴中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过来,没想到这里连空气都那么清新!”
这是记者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百亿后探访哪吒成长地——乾元山见到的第一幕。乾元山以神话故事和道教为人熟知,被誉为“太乙真人练丹圣地,哪吒太子成长摇篮,道家弟子朝圣仙山”。而金光洞又名太乙洞,相传为太乙真人修炼洞府,周围还拥有哪吒肉身坟、点将台、银光洞等众多与哪吒传说相关的遗迹。
随着电影的热映,这座海拔2000米的道教名山日均游客量从不足千人飙升至破万,每天慕名前往金光洞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约8倍。
“现在一天到晚人多得排队,我们也忙个不停。”景区停车场小吃店老板刘芳边给客人端上一碗片粉边说。记者发现,小吃店后面的空地上,正在搭建钢结构建筑,“再过不久我们就搭建起正式的店面,还要买很多哪吒主题的装饰品,让大家多多来打卡。”刘芳说。
全域升级
“流量密码”背后的“留量”逻辑
吸引游客留下的不仅是“哪吒元素”。来自成都的探险爱好者陈兴林正在金光洞前操作无人机飞行拍摄,“这里空气好,比较原生态,既能看太乙真人炼丹池,还可以品尝斋饭,很不错。”收起无人机,陈兴林说起自己的旅游计划,“四川神仙多得很,我打算每一个都去看看。”
面对激增的客流,含增镇人大主席马杰在采访中坦言“压力山大”:“突然的爆红是把‘双刃剑’。我们每一个决定都非常谨慎,就是在想怎么‘不砸招牌’。”
他带记者走过正在实施道路硬化的公路施工现场,“现在游客数量已经超出了平时的一倍以上,所以在抓紧时间对景区道路拓宽,还要增加护栏以及错车道,让游客们安安全全地上山下山。”据透露,当地已计划在金光洞徒步路线中加入与太乙真人、哪吒有关的景点元素,“我们要好好地打造这一文化IP”。
为承接爆红带来的客流,江油打出组合拳:推出多条与哪吒相关的特色旅游线路,积极开发哪吒周边的文创产品,目前哪吒帆布包、雪糕、笔袋等均可在李白纪念馆购买,后期还将覆盖到所有哪吒相关的景区景点。
专家视角
打造文旅融合“神话旅游带”
山脚下的江油市区,一场更宏大的“留量计划”正在展开。在江油花园小学的民福街上,一面一百余米长的绘画墙正在加紧绘制中,涵盖《长安三万里》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两个主题,将哪吒文化与李白文化梦幻联动,丰富游客在江油的旅游体验。
因电影而“火”,一波流量之后,如何将其转化为长期“留量”?“电影热度会退,但文化根脉永远在生长。”在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资深巴蜀文化学研究专家祁和晖看来,江油的哪吒文化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扩大化举办哪吒庙会等民俗活动,联动周边哪吒祠、陈塘关遗址打造神话旅游带,让哪吒文化作为四川省的民俗文化代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夕阳西下,乾元山升起袅袅“仙气”。当记者走出洞门时,门外香火正盛,三两孩童正大声喊出电影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对于这座借势腾飞的小城而言,如何让“泼天流量”不止于“一阵风”?挑战才刚刚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