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温江4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2月17日 19:41



近日,记者从区发改局获悉,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下发《关于推广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型经验做法的函》,温江4项改革经验入选,数量位居片区8区(市)县首位


 


快和小金一起来看看

这些案例

↓↓↓

入选案例
激活农村产权功能 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温江区探索实践农村金融服务“1234”温江模式


温江为破解“‘三农’融资无抵押、机构放贷无保障”难题,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通过打造金融服务闭环、搭建服务平台、健全配套机制、拓宽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全面激活农村产权金融功能,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1234”温江模式,即:打造一个闭环服务体系,搭建两大金融服务平台,创新三大融资服务机制,聚焦四类新型农村产权。


图片  

▲温江乡村振兴数字金融实践中心


通过构建“借款人+农村产权+处置企业(收储联盟)+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导向为主导的农村产权融资模式,温江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和涉农主体,商业银行放贷信心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抵押市场更加活跃。累计投放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40.59亿元,惠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上千个、农户近万户,是成都市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种类和金额最多的区(市)县。

入选案例
创新“乡建合伙”模式 推动人才赋能乡村——温江区首建“乡村数字游民社区”探索人才振兴新办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寿安镇以人才引育为突破口,以产兴人、以人促业,吸引人才来到乡村全面参与乡村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推动乡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夯实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图片  

▲数字游民办公场景


寿安镇创新“乡建合伙”模式,通过优化引育机制、建立场景赋能,加速吸引运营型、投资型、产业型和数字型四类人才集聚乡村,打通“人才—产业—共富”发展路径,孵化全省首个“乡村数字游民社区”,成功打造和运营产业项目40余个,辐射带动周边4500余名农户享受土地流转、租金、股金、薪金等多种收益,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入选案例
激活科创引力 蝶变田园经济——温江区营建“川农牛”科创农庄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为聚优培强现代都市农业地标产业,打造“天府粮仓”科技创新策源地,破解农业成果市场转化有限、缺乏示范展示平台等问题,温江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在万春镇高山村共建川农牛科创农庄,共同培育附加值高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通过科创赋能、借力引智、协同联动,探索形成了“川农牛”科创乡村发展新模式,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和产业显示度,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


图片  

▲川农牛科创农庄


通过“川农牛”科创乡村发展新模式,成功孵化四川农链数科等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形成发明专利22件,推动成果交易转化174项。还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十余项荣誉(资质)。

入选案例
以水为笔 点水成金——温江区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


温江深入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立足鲁家滩区域生态属性,开展生态系统多维修复,重拳治水构建蓝网绿道生态体系,创新“绿道+”公共服务和消费场景供给,鲁家滩蜕变成集生态保护、湖面运动、绿道骑游、亲子娱乐的综合型湿地公园,有力推动了水生态价值向社会、经济多元价值转化。


图片  

▲鲁家滩湿地公园


鲁家滩以“中国首个代际运动休闲城市绣带”为定位,突出运动休闲主题,以“体育+”新业态为核心,培育“顶流IP+全民健身、时尚运动+潮流消费、运动消费+农商旅融合消费”三大特色消费业态,建成板式网球基地、水上运动基地等一大批潮流运动消费场景,年均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全域综合收入6500万元,获评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成都市八大示范消费场景、川渝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

图片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典型案例推广,加强交流、探索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各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收官之年,接下来将强化工作统筹和对上争取,加强改革经验提炼总结,力争更多成效经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图片  


3ae144d3-c5f6-4b41-8757-e52271838d50.jpg

记者:刘嘉仪

图片:张志强 向实 王凯

编辑:彭棣 刘娜

审核:吴敏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