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雪域高原的感谢信:用使命与担当诠释对口支援甘孜县的“白衣”风采
日前,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党委收到了一封转自中共甘孜州委组织部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医院选派的王波、梁荭两位同志在2024年至2025年到甘孜对口支援一年以来,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推动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两位同志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作出的贡献表示由衷地感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波、梁荭,去感受他们的援甘经历,去感受他们与甘孜人民的浓浓深情。

感谢信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党委:
贵单位选派的王波、梁荭同志到甘孜对口支援以来,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推动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王波、梁荭同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牢记初心使命、扎根雪域高原、克服困难挑战、倾情倾智奉献, 围绕甘孜州委“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区三地,培育四大动能, 实施五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发挥自身优势,贡献聪明才智, 强化帮扶举措,搭建协作平台,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和毫不松懈的状态,为助推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此,向贵单位选派王波、梁荭同志到甘孜对口支援表示感激,向王波、梁荭同志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做出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
中共甘孜州委组织部
2025 年 1 月 23 日
“我们不会忘记1年来在甘孜工作的经历,忘不了亲爱的同事们,更忘不了淳朴的甘孜人民,如有机会,我们会义无反顾再到甘孜为当地的群众奉献我们的一切。”如今已经回到中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工作的王波、梁荭回想刚刚过去的一年,感慨万千,他们感谢组织的信任,甘孜一年,收获良多。
送服务
把新技术带去“亲戚家”
完成临床带教麻醉逾600例,其中小儿麻醉约130例,高龄患者 80余例,包含插管及不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宽龄覆盖及全麻醉方式,极大减少患者外转数量;开展新技术“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2项;完成科内业务培训13次,参加科室疑难患者讨论、会诊共20余次;参加医疗巡诊、“健康敲门”等送医送药下乡活动12次,义诊近500人次……这是王波医生在派驻甘孜县中藏医院一年间所开展的工作及数据。

义诊活动
而派驻到甘孜县人民医院的梁荭护士一年间,先后开展学术讲座6次,业务培训10次,新技术新项目2项;参与疑难病例讨论20次,参加巡回义诊10次,医疗保障12天,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他是科室的主心骨,他为我们医院带来了新技术,填补了手术麻醉的空白。”中藏医院院长康军对王波一年来对医院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一切表示由衷地感谢,他也希望医院把王医生所带来的技术传承下去,为甘孜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梁老师所带来的不只是规范化的指导,还有服务理念的提升,让我们看到了甘孜人民医院与龙泉驿三甲医院各方面的差距,这为我们服务水平的提高找到了路径。”甘孜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浦红霞说,虽然梁老师已经回龙泉,但她希望还有机会能与梁老师继续探讨医院的发展和护理的知识。

梁荭给甘孜群众开展义诊活动
“传帮带”
把优质服务送给“徒弟们”
短短的一年时间,到底能给“亲戚”医院带去什么呢?梁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整个甘孜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护理进行核心制度、创建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等方面的规范化指导和培训;帮助护理部及各临床护理单元进行二甲复评审资料准备工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护理文书书写、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培训、护理前景及职业规划等培训;每季度参与全院护理人员技能操作考核与指导,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一年来,医院护理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

梁荭开展指导
在甘孜县护理部,梁荭收了5个“徒弟”。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经有3个“徒弟”通过了职称考试,还有2个也即将通过职称考试。“没有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不可能这么快获得高级职称。她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是全方位的。”感染科护士长扎西拉姆无不感激地说道,梁老师这一年来所留下的护理经验,是医院的财富,这些都将推动医院护理事业快速发展,他们会把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传承和发展下去。

“传帮带”签约
宋智金,中藏医院手术室的一名助理医师,以前从没有接触过麻醉,而且在整个中藏医院,麻醉也是尚未单独开展的项目。自从王波来到医院后,自然成了宋智金的“师傅”,独立开展麻醉填补了整个医院的空白。
“师傅不但自己开展麻醉,还传帮带我们,现在我已经基本掌握了麻醉技术,假以时日,我们医院就能独立开展麻醉技术了。”宋智金说,在王波的临床带教和培训下,医院从事麻醉技术的医生已经有好几位,虽然王波已经回龙泉,但是目前基础工作他们都能完成,独立开展麻醉也只需时日。
送义诊
把健康带给甘孜人民
大塘坝,甘孜县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每年都吸引当地的群众来这里采摘虫草。然而由于地处高海拔,常年潮湿,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长期患湿热、风湿等。为了方便这里的群众,龙泉驿区支甘工作队及区卫生健康局支甘医疗队定期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给这些群众送去健康。而扎西大叔就是享受到医疗义诊服务的其中一位。

区卫健局支甘医疗队义诊合影
“我认识王医生,我还认识梁护士,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来这里给我们开展义诊活动,他们还让我定期到医院做检查,我的风湿病经过诊疗,现在好多了。”扎西大叔感激地说道。
像扎西大叔这样得到健康帮助的甘孜群众还有很多。王波和梁荭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参加工作队组织的各种义诊送健康活动,在他们看来,给当地的群众送去健康,这是他们参加支甘的最终目的。

送健康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许多当地的群众和王波、梁荭都成为了要好的朋友。“王医生和梁护士虽然已经回到了原来的医院,但是他们的恩情我们不会忘记,希望他们有空的时候还来甘孜,我们用最好的礼物招待他们。”扎西大叔如实说道。

和藏族群众一起(王波)
后记:
王波是个“90后”,援甘时孩子才刚满2周岁;而梁荭则是“85后”,援甘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然而面对组织的号召,面对甘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义无反顾投身到援甘的浪潮中。
一年时间不长但也不短。王波、梁荭只是龙泉驿区卫生健康局支甘医疗队其中2员,像他们一样来自医疗战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给甘孜的医院不只带去了新技术,更是给甘孜人民带去了健康和希望的火种,让甘孜人民享受同等均衡化的健康服务。
随着王波、梁荭一批援甘医疗队回到龙泉,另外一批“王波、梁荭们”已经踏上援甘的新征程,正是他们大无畏的精神,为甘孜人民送去健康的同时,也抒写着“龙甘”人民浓浓的情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