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四川 | 深山里的筑坝人
新年伊始,在金沙江上游,四川省白玉县的深山之中,40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双曲拱坝工地上。1月19日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一起去看看深山里建大坝的故事。
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正在修建中的叶巴滩水电站的坝体,这里海拔将近3000米,记者到达项目的时候正赶上夜班师傅上班,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抢在凌晨三四点前,修筑一段3米高的坝体。为了拍摄作业的画面,记者要跟着师傅们从坝底爬到顶部。
大坝目前修筑到了170多米。大坝越建越高,这个临时搭建的上下班走的简易楼梯,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长。
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测温计显示,今天大坝的温度比平时要低个几度,如果还按照前两天的速度来干,混凝土很有可能出现冻结,所以必须要抢时间。
但是想加快施工进度并不容易。低温下,混凝土表面冻结速度很快,工人师傅每在混凝土中挪动一步都非常吃力,有的地方必须几个人一起使劲才行。
低温不仅影响大坝浇灌的作业速度,如何为已经浇灌好的大坝坝体保温也是一个难题。师傅们为大坝涂上了厚厚的黄色保温涂料,因为失去了保温层,大坝很有可能冻裂。为了保证大坝质量,师傅们必须随时监测,一旦有保温涂料脱落就要重新喷涂。
在采访过程中,师傅看到我们的设备上也被喷上了涂料,他便从兜里掏出了一小瓶自己配的药水给我们清理。
也许是很少面对镜头的缘故,除了说专业问题,其他时候,师傅都显得有些紧张,但只要聊起大坝,师傅的表达就非常流畅。
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像这位师傅一样的采访对象,尽管面对镜头他们有些不善言辞,但从修筑大坝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扎根深山,默默奋斗,浇灌出了这座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双曲拱坝。也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普通劳动者,让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水电大国。
我们尝试着用手机信号大数据还原出叶巴滩水电站建设九年的历程:2016年,这里还是一条荒无人烟的山谷。慢慢地,工人们越来越多,手机信号也多了起来。如今,将近5000人的手机信号就像夜里的灯光,点亮了山谷。
在完成了最后一次采访的时候,我们正好赶上了工人师傅吃晚餐,面对着镜头,师傅们还是一直笑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