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必纯“退休”:工作最后一天还在查房 86岁仍心系护理工作
▲杨必纯老人退休后坚持回到护理岗位工作 医院供图
1月16日,在四川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头戴帽子的老人正在跟身旁三位护士交谈……
她,就是四川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必纯,现已86岁高龄,刚于2024年12月30日光荣“退休”。然而,回家半个多月,她还没有习惯,心里总惦记医院科室的事情。“要不是身体原因,我还要继续干下去,为患者服务。”她说,由于年龄大了,小脑萎缩导致行走不便,她才“被迫”“退休”。等身体好了,她还要继续工作,哪怕是到社区医院去帮帮忙也行。
杨必纯,生于1939年,四川泸州人,16岁成为一名护理员,先后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首批一万名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1985年,她荣获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该奖项的四川首位获得者。
其实,2000年初,杨必纯就已正式退休,但她舍不得离开护理岗位,经多次向医院请示才返聘回到医院,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直到2024年12月30日,她完成最后一天的工作后光荣“退休”,为70年护理生涯画上句号。
返聘24年
继续坚守医院护理岗位第一线
2024年12月30日早上7时40分许,86岁的杨必纯老人如往常一样,乘坐单位的摆渡车来到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住院部老年病科上班。当天上午,她完成了10余个病房的查房、给10余名患者量血压、与数位患者家属沟通等工作,接近中午12点才结束。
随着工作的完成,杨必纯老人终于“退休”了,为她70年的护理生涯画上句号。
▲杨必纯看望社区老人 医院供图
“要不是身体原因,我还要继续干下去,为患者服务终生。”1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见到了杨必纯老人,她身穿蓝色羽绒服、头上戴着一顶减震帽子。她说,由于年龄大了,因小脑萎缩导致行走不便,所以要戴着减震帽子,以防摔倒后伤到头部。也正是这个原因,她才“被迫”选择“退休”。
按照规定,杨必纯早在2000年初就已经正式退休。但她舍不得离开护理岗位,多次向医院请示,才通过返聘的形式重新回到医院。从实际考虑,院方让其担任“顾问”,主要对护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协助年轻人搞科研项目。即便如此,杨老仍坚守在护理第一线。
老年病科护士长徐荣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杨老每天6点多就起床,赶在7点10分乘坐单位摆渡车到沙茜院区上班,到医院7点40分。日常里,杨老不仅指导老年病科、儿科和全科三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还主动到病房查房。每周,杨老都会到三个科室的病房轮流走上至少一遍,查病房、量血压、检查患者的输液袋、询问患者及家属情况,坚持如一。
考虑到杨老的身体状况,医院只让她工作半天。其间,只要身体没出现不适或遇到极端天气,杨老都按时上下班。
全科护士长汪洪莉说,2022年的一天,杨老在工作时不慎摔倒,致头部有血肿,进行了住院输液治疗。治疗期间,杨老不顾大家劝说,仍坚持查完病房后才回到自己的病床上输液。“杨老对待护理工作的这份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位年轻的护理工作者学习。”
18岁赴四川凉山开展医护工作
一干就是23年
杨必纯,生于1939年,四川泸州人。1955年,时年16岁的杨必纯成为一名护理员。次年从泸州医士学校附属医院护训班毕业,到当地红十字会医院担任护理员。1958年,她响应号召到四川凉山支援西部卫生事业发展,并到金阳县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杨必纯获第30届南丁格尔奖时留影 医院供图
这一待,便是23年。23年间,杨必纯风里来雨里去,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足迹踏遍金阳县的村村寨寨。“当时背着一个医疗箱,挨家挨户敲门,问有没有生病的,我们来免费看病送药。”杨老回忆,记得有一年,一位患病的乡亲被“巫医”诊断“救治无望”后割腕自杀未遂,她得知消息后连夜启程,走了60多里山路,第二天清晨赶到其家里,为其缝合伤口并及时救治。这一次,她也因劳累患上了肺炎。其间,杨必纯遇到无人照顾的患者或者流浪汉患者,打针吃药、洗澡换衣,一律包干到底。
1976年,杨必纯任金阳县医院代理总护士长,1978年任金阳护理学会理事长,1981年晋升为护师。“我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凉山,我的足迹遍布整个金阳县。”回忆起曾经在凉山工作的日子,杨老感触颇深。
中年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系四川首位获得者
1981年,41岁的杨必纯调回泸州,到泸州市人民医院继续从事护理工作。1984年,杨必纯升任护理部副主任;1986年升任泸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抓护理、后勤等工作,同时升为主管护师。
▲杨必纯荣获的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 医院供图
1985年,杨必纯因护理工作尽职尽责,荣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她也是该奖项的四川首位获得者。
不管担任任何职务,杨老最喜欢的还是待在科室和病房干一线护理工作,查病房、量血压、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杨老告诉记者,除了工作,她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现在眼睛不行了,只剩下工作。
1995年下半年,杨必纯从副院长位置退下来,毅然选择当起“城市里的赤脚医生”。她利用泸州市仁和路附近的一间小屋开展卫生宣传工作,并和另一名同事上门为老百姓健康登记,建立档案。他们记录了1000多人的健康档案,为社区老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社区里哪些人有高血压,哪些人心脏不好、胃不好,她都了如指掌。
这便是泸州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开端。
遗憾没工作到最后一刻
“只有在病房,心里才踏实”
从去年12月30日“退休”到今年1月16日,半个多月时间,杨必纯仍不习惯待在家里。她说,好几个晚上睡不着,总惦记着医院科室的事情。“想着小徐、小汪、小李她们,好累哦,我又帮不上忙。”杨必纯说,只有在病房,她的心里才踏实。
▲杨必纯老人和三个科室的护士长合影 摄影 袁伟
儿科护士站李俊稼回忆,她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跟大家讲述过“杨老和她的南丁格尔精神”,后来参加工作,有幸能跟着杨老学习和共事,收获很多。
有人问过杨老:“从事护理工作70年,有没有什么遗憾啊?”
她回答:“有!我曾说过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我没有做到。”
长期以来,杨必纯都是一个人生活,日常请了一个保姆照顾起居。家里人经常劝她不要继续工作了,在家养老,她都不同意。
16岁到86岁,杨必纯几乎把整个人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她说,等自己的病好转了,还计划到社区医院去帮帮忙,继续为患者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