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在巴山蜀水间书写生态答卷——四川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事

2025年01月20日 09:57
评论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递增,成都刷新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全年PM2.5浓度新低;河水越来越清,发源于四川、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的铜钵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广元剑阁县投用智慧管理平台,科技监测与人工巡护并重,苍苍古树枝繁叶茂……回眸2024年,四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四川增强上游意识、扛牢上游责任、强化上游担当,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不断提升巴山蜀水颜值、生态产品价值和人居环境品质。

守住“四川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一线故事:合力“抢”回来的优良天

1月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四川盆地污染物累积速率加快,加之地形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多地出现污染过程。

1月12日深夜,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让技术人员张蕾格外警惕。“内江市主城区出现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请立即排查污染源,遏制污染加重趋势。”张蕾向内江发出预警。

内江生态环境技术人员立即追踪污染源,一线执法人员出动,根据共享线索信息排查现场。

这般顺畅的协作处置,是经历多轮沟通磨合才逐渐形成的。这背后,是一段大气污染防治“保卫战”的故事。

2024年,四川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特别是进入冬季后,持续污染过程对四川多地大气环境带来挑战。在岁末年终的最后40天,一场聚焦大气污染主要指标的“保卫战”在四川各地打响。

作为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一线成员,张蕾每天不仅要实时监测数据,还要寻找污染源头和分析发展趋势。数据经一线技术人员分析、整理后汇总传回。

“川东北气象条件以静小风为主,扩散条件差,位于该区域的达州市细颗粒物污染风险较高。”“重点区县货运车辆NOx排放多地出现上升,说明移动源监管还有短板,马上溯源处置。”……一系列消息在每日的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会商研判会上发出后,各地随即跟进处置。

“当前大气治理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需要0.1微克地抠。”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姜涛坦言,四川整体减排空间收窄,大气环境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大气治理需要全民动员的“人防”,更离不开更加精准的科技手段“技防”助力。

得益于“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空气质量调控综合决策支撑平台、高空视频智能监控监管系统等平台,技术人员才能从远端精准捕捉各时段污染物的整体分布,以及分析未来变化趋势。

在全省上下合力攻坚下,大气污染防治“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面对秋冬季长时间、大面积污染过程,“保卫战”期间共抢回151个优良天,未出现1天重度污染。2024年,全省细颗粒物年均浓度29.8微克/立方米,历史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下降幅度历史最大。

“让越来越多的蓝天回到人们的视野,付出再多努力都是值得的。”姜涛表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重道远。

平衡发展与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线故事:执法“五清单”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生产厂区既无粉尘飞扬,也无噪声扰人,很难想象这是生产商品混凝土的工厂。”1月9日,再次回访自贡市永固建材有限公司时,自贡市沿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刘宸志感慨。

此前,永固建材公司因设备逐渐老化,面临污染治理能力落后的困扰。企业负责人谢强坦言,尽管企业也意识到生产设备升级的紧迫性,但由于技术改造难度大,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进行整改。

改变,发生在2024年的一次日常环保检查中。当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未按照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并开展自行监测的环境违法行为。

“按照以往,该企业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刘宸志介绍,但该企业的情况在“首违不罚”政策范围内,企业如果签署承诺书并愿意及时改正违法行为,可以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这样有“温度”的执法政策让该企业下定决心进行设备更新。该企业迅速行动起来,经过几个月努力,封闭生产线、自动喷雾抑尘系统、物料分类回收利用等绿色低碳设备陆续投入使用,污染得到良好控制,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在2024年环保绩效评级中,该企业成功创建环保绩效B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该企业限产较少,保障了正常生产经营。

“‘首违不罚’旨在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企业自觉守法,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自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红军表示,除必须按承诺措施进行整改外,享受到该政策的企业还要参加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

2月1日起,《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不予、免予、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清单》将正式实施,“五清单”进一步明确规定适用于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的各类处罚情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包容审慎执法和柔性执法落地见效。

“两山”转化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线故事:“甜蜜”事业在国家公园扎根

小寒刚过,蜜蜂正处于漫长冬歇期。不过,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熊猫谷家庭农场农场主张玉波,每天还是抽空在100多个蜂箱间穿梭,及时观察蜂群成团情况,为新年产蜜做准备。

依托绿水青山,养蜂成为平武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平武县超过一半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张玉波的农场所在地金丰村,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

“蜜蜂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转化器。”张玉波介绍,一方面,养蜂几乎不影响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好大熊猫的栖息地;另一方面,蜜蜂能帮助党参、益母草等优质中草药传粉,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然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木皮藏族乡村民受困于蜂群存活率低和蜂蜜质量不好,卖不上好价钱。2019年,作为生态学博士的张玉波辞去北京的工作来到平武县,投身“甜蜜事业”。利用所学知识,他将蜂箱改良,大幅提升蜂群存活率,并将养蜂方法教给村民。科学养蜂给当地带来“甜蜜”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户均蜂蜜产量增加50%以上,平均每年每户可增加七八千元收入。

养蜂带来的收入有望继续攀升。2024年6月,通过与技术研发企业合作,张玉波给蜂场百余个蜂箱安上智慧App。打开手机,就能远程进行蜂箱清理、胡蜂捕杀、蜂群饲喂等操作。“目前,正陆续在蜂箱中安装摄像头和传感设备,继续完善温度、湿度监测等功能,预计蜂场还能增加20%至30%的蜂蜜产量。”张玉波说。

平武发展“甜蜜事业”的故事,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实现双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各地依托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周边优质生态产品资源,实施以生态种植、绿色加工业为代表的友好型产业,建设生态种植、林下养殖等友好型产业基地19个,带动增收明显。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