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数据赋能 向新求质——写在2024天府数字经济大会开幕之际

2024年12月02日 09:26
评论

数字化浪潮奔腾不息,每时每刻都带来改变。

今年7月,人形机器人“装配工”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上岗”,从智能工厂到AI产业,数实融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海拔3200多米,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为茶马古道上的小城——道孚注入数字基因。

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数字大脑”让城市变聪明生活更美好;跨越山海,一根网线将“四川造”送至万里之遥,数据流动促成买卖通畅全球。

而今,数据“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12次提到“数字”、6次提到“数据”,凸显了数字化转型对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数据赋能、向新求质——12月3日,2024天府数字大会将在成都举行,各界嘉宾济济一堂,解析政策、洞察趋势,碰撞思想、分享机遇,助力四川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省,共赴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的璀璨未来。

看速度

“毫秒”必争提升支撑力

1994年,一条传输速率为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接入互联网。当时鲜有人料到,30年后,全球最多的网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会出现在这个东方古国。

今年9月27日,昭觉县哈甘乡阿觉村基站网络信号满格,曾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凉山州实现2147个行政村全部覆盖5G信号。截至2024年三季度,四川累计建成5G基站20.5万个,居全国第6,光缆线路总长度累计达到465.02万公里,居全国第1,无论是云朵上的千年古寨,还是草原深处的边远牧村,均在“冲浪”中跟上潮流。

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兴隆湖畔,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以最高10亿亿次/秒的速度运转设备,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生产的PB级海量数据传送到这里处理。当《哪吒之魔童降世》《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电影创造“里程碑”时,雅安数字渲染应用中心正火力全开,沿海众多影视企业在这里寻求渲染算力。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供图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拥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绿电资源,到2023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占比86.7%,其中水电装机容量9759万千瓦,“算电融合”发展优势突出。中央推进“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的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其中之一就涉及四川。

科学布局、适度超前,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三箭齐发”,四川加快建设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支点。截至2023年底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规模39万机架,四川算力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7,同时拥有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2个国家级算力平台,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配的算力体系加速形成。

受益于数字新基建,雅安、内江、凉山、自贡等市州呈算力产业崛起之势。以内江为例,今年3月新签约引进总投资53.6亿元的航天联志内江先进算力产业园,还在加快推进川南新经济科技服务园一期智能数据备份中心等项目。

前不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确立了到2027年全省总算力规模达到40EFLOPS的目标,专门提到力争实现“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内1毫秒,省内城市间3毫秒,到重庆集群3毫秒,到其他枢纽节点不高于18毫秒”的超短时延算力网络。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再到算力互联网,数字经济“毫秒”必争,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动力。

看广度

全面赋能构建驱动力

202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两位人工智能开拓者,化学奖的一半颁给了人工智能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少人惊呼:人工智能(AI)成为2024年诺贝尔奖最大赢家。

数据、算法、算力被称作人工智能三大支柱,也正是数字四川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四川大力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以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推动智算芯片、算力服务器、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加快取得突破。

创新药领域流传“三‘十’铁律”的说法,即平均需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形象说明了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回报低的特点。大模型正在颠覆这一切。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三千亿级”药物库数据,创新推出AI生物药物研发系统,极大缩短了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周期。比如,以往需要2到3个月才能完成的生物药物发现线下实验,现在最快24小时就能出实验结果。

目前,四川已汇聚30多个行业垂直大模型。根据最近出台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大模型,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

实践证明,数据要素只有流通和使用才能实现价值。为此,四川着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遴选打造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工业领域:随着“智改数转”行动开花结果,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培育120多家智能制造3.0以上标杆企业,助力制造业企业“会转、敢转、愿转”的“三位一体”优化政策服务体系,入选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农业领域:遥感卫星守护“天府粮仓”增产又增收,无人机插秧用上北斗卫星精准又经济,一部手机远端放牛放心又省心,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上山下乡”,让种田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商贸领域:交子公园商圈打造成都首个L5级高清城市CIM数字孪生底座,全省涌现越来越多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和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扩大烟火四川的“热力图”,并创新出即时零售等新型商业模式。

成都交子公园商圈夜景。商务厅供图

同样的,在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成为数据要素应用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看深度

改革创新增强牵引力

11月27日,赛迪顾问发布《2024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成都、绵阳、德阳三座城市上榜,其中成都位列第7位。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四川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729.8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8.2%,在数字领域已累计培育7家“单项冠军”企业、1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上市企业、66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键靠改革创新。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开展重点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作出部署。

在制度体系方面,我省数据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法规《四川省数据条例》已于去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聚焦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三大环节,打通“数据壁垒”,最大程度促进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

同时,实施首个数据领域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发布《政务数据 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政务数据 数据脱敏规范》等地方标准,印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公共数据标准规范。

在改革探索方面,围绕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数据要素生态构建、数据要素场景打造等5大领域,遴选31个项目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通过标杆示范带动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成都探索推动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授权国有企业开展公共数据运营,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46家市级单位七批次授权612类4.07亿条公共数据,开发一级数据产品285个。德阳建设“四川数据要素产业园”,发展数据集成、数据经纪、数据托管等产业体系,累计数据交易金额突破1亿元,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额超80亿元。达州、广安、巴中等市开展首席数据官试点,探索提升建数、治数、用数、管数能力的新方式。

据省数据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着力推动开放数据分类分级和脱敏脱密,截至去年底,21市(州)和70个省直部门(单位)接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22万类,开放数据资源超21.21万个。在由复旦大学和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开放数林指数排名中,四川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前五。

2024天府数字大会举行前夕,四川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吹响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省的号角。

数据赋能,向新求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