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智”向“新”东风拂广安
经济发展的“烟火气”在企业,企业的活力要看生产线。
11月,正是年底冲刺的关键时期。记者奔赴全市多地,走进工厂车间,感受一个个企业向新而行的努力,触摸广安产业转型升级的“脉搏”。
无人叉车将原料运送至机器人面前,机器人自动对物料进行扫描、识别、抓取,物料便经传送带传送至全自动拆包机……在位于华蓥市高兴物流园区蜀道物流集团广安路面材料基地生产车间,科技感爆棚的生产场景扑面而来。
11月20日,华蓥山经开区怡田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智能设备,开足马力加工产品。华蓥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助推企业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华蓥融媒 邱海鹰 摄
“这是西南沥青企业首个物料自动输送装置,可以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精准投料、密闭输送。”四川蜀物路面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政说。
智能化设备能带来什么改变?张政抛出两个数据:“单日作业人数从15人减至6人,产能提升的同时,能耗还降低20%。”
改变不止于此。拥抱“数智”,基地集橡胶改性沥青及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于一体。传统工艺每小时只能生产20至40吨,新生产线可实现60余吨,单日产能达1500余吨。
以“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降本增效,在广安市屡见不鲜。
据统计,全市目前共建成智能化生产线136条、数字化车间28个、智能化工厂1个,完成“智改数转”企业48家。
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迈向更高台阶,向“绿”向“新”而行。
蜿蜒的管廊与机械装置纵横连接、交错排列,工人们在各个控制单元忙碌。只需1个按键,30万个控制点就能自主运行……在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尔化学”),企业的“数智”化同样令记者大开眼界。
“随着科技进步,高能耗、高排放的老生产路子早已行不通,化工产业必须进行新的革命。”利尔化学副总经理罗荣臻说,这场革命,就包括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工艺控制,绿色化、低碳化融入生产全流程。
增“智”向新、逐“绿”向前,利尔化学很舍得——拿出30%的投资额,投入智能化系统和安全环保。
如此舍得值不值?罗荣臻以数据佐证,“提升化工含‘绿’量、含‘新’量,换来企业发展含‘金’量,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30亿元。”
“值!”四川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仁安药业”)质量副总监胡登稳与罗荣臻不谋而合。
同样是谋“新”,仁安药业除成都倍特药业药物研究院的研发支持外,每年拿出超4000万元投入自主研发。
创新加持,仁安药业的药品从立项到相关品种成功备案,时间缩短至16个月。
相关药品上市速度加快,助力仁安药业一路狂奔——拥有130余个原料药品种,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车间里的变化,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后的韧性,也有新兴行业面对风口的理性。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最“火”的行业之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链”上企业能否“一路疾驰”?记者走进汽车零部件车间,看到了别样“风景”。
在四川光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程汽车”)生产车间,一条条安全带经过编织、染色、检测、打包等多道工序,被发往各个合作厂商。
光程汽车,每年可生产汽车安全带织带1亿米以上。随着工业设备更新浪潮来袭,这家传统制造企业,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
“尤其今年,我们有大动作。”光程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刘文华所说的大动作,是公司斥资购买了织带机、切带机。
“从织、染、验、盘,再到切,全自动‘一条龙’,生产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站在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旁,刘文华信心满满,“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就是要让‘老树发新芽’,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路走、一路看,有传统工厂的转型、有智能制造的创新、有绿色工厂的低碳……车间里的故事,是当下广安制造业努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生动写照。
向“新”的东风,正吹彻广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