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真的要“上天”
北京时间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到“天宫”去送快递;就在五天前,天舟七号才刚刚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而在11月初,神舟十八号和十九号在太空完成交接,“80后”乘组顺利返回地球。
四川,中国最会“飞”的省份之一,两千年后,航天员叶光富圆了汉代“羽人”的飞天梦;“四川严选”为飞行器装上了“眼睛”“神经系统”……
以地球为起点,“我要上天”并非口号。
从“超长待机十一年”到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川人坚韧不拔。“不是飞行,就是在准备飞行的路上”。神舟十八号飞天前,叶光富写下这句话。“升级打怪”“艰难闯关”,“新手小白”成为了“指令长”。他与队友李广苏漫步太空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两次飞天,叶光富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375天。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 图据新华社
“干也干得,耍也耍得”,神舟十八号乘组干了许多“大事”。半年时间完成超90项实验,被称作“科研界的特种兵”;首次“太空养鱼”,收集了水样、鱼卵等实验样本;巴黎奥运会期间同步开展“天宫运动会”,跳高、跳远、举重,甚至还上演了一把“水花消失术”。
航天不止一个赛道,川人在哪个岗位都能发光发热。“四川人迎接四川人!”叶光富返回地球后见的第一个人,是南充小伙、返回舱开舱手冯毅。这个“六边形战士”不但会开吊车,还有潜水、无人机操作等证件。返回舱吊车驾驶员兼吊装操作手万川来自达州,已7次成功完成返回舱吊装任务,是个不简单的“搬运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是巴中人,281880号小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严选的“四川制造”,为逐梦苍穹安上“助推器”。国字号的大院大所纷纷在巴蜀大地聚集,作为国家布局航空航天产业的重点城市,成都航空制造产业总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
四川制造在航天电子、火箭零部件等领域的领先态势,是航天梦的有力“推手”。神舟十八号的“掌舵手”摇摆软管来自四川,轻轻摆动就能改变气焰方向,从而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确保精准进入轨道;神舟飞船,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的“大管家”也来自四川,多种补偿器和膜盒组件“拿捏”温控、生保和舱内阀门管路等多个系统,既稳定可靠,也保障航天员日常起居。
四川智造,加速着问天的“动力”。中国电科十所牵头研制的新一代综合化测控系统,是航天器升空后与地面联系的“纽带”,而外测安全分系统脉冲相参应答机则为运载火箭装上了“眼睛”。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以《天问》叩问宇宙,中国航天人则回答着两千多年前先辈的追问。“神舟”飞天、“天宫”安家、“羲和”逐日、“嫦娥”探月……更深更广,每一次新任务,都刷新着中国航天的征途。
本期话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