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集链成群发展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近日,一场特别的产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这场活动的主角是工业母机,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行业专家、百家企业聚集在一起,为工业母机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出谋划策。
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尽管它并不直接生产终端产品,却是“百行万企”生产制造的关键装备,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各行各业和各类场景。
工业母机产业,国内发展情况如何?四川的空间在哪里?今年,四川将工业母机作为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各类资源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
看产业:中低端“内卷”,要向高端突围
谈到国内工业母机产业现状,可用两个数字概括。
一方面,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及消费国。另一方面,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占有率不足10%。可以说,国产工业母机长期处于“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的局面,高端机床进口量居高不下,被“卡脖子”的情况未能突破。
低端、中端的“内卷”,从行业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501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平均利润率仅为3.0%。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机床产品“卡”在性能稳定性、精度保持性不太理想等问题上,可靠性与进口产品有差距。这两者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加工零件精确度,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等。
工业母机不仅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装备,也代表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从对接活动上了解到,中国工业母机产业目标是到2035年整体做大做强,从世界工业母机产业链“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迈向世界工业母机产业前列。
工业母机的“牙齿”、核心零部件之一——各类机床刀具。图为活动上,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展示产品。
“巩固经济型数控机床优势,占领主战型数控机床市场,走在高档型数控机床前列。”聚焦发展工业母机产业战略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提出3条实施路径。
其中,巩固经济型数控机床优势方面,“人有我优”,依靠技术进步“以高打低”,进一步提高经济型数控机床的质量和竞争力;占领主战型数控机床市场方面,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技术路径,坚决占领主战型数控机床和生产线的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走在高档型数控机床前列方面,依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科技创新,在高档型数控机床和智能生产线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自主可控。
看四川:有“优等生”,但数量还不够,未形成产业链
从上市公司看国内工业母机产业布局,100余家工业母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对于四川,工业母机产业是条新赛道。2023年,全省工业母机产业营收规模约100亿元。
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四川的空间。
记者梳理发现,四川在工业母机产业领域有一定基础。四川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等,涵盖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工业母机整机装备制造等领域。其中,也有行业“尖子生”,在中高端机床领域屡有突破。在普什宁江公司生产车间,参观的需求方企业代表发出惊呼,“这是咋造出来的?”
普什宁江公司生产车间,参观人员通过显微镜查看用于芯片检测的“探针”,这种细小的零件是图片左侧的机床生产出来的。
让企业惊讶的产品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清形状。“这是探针,直径只有0.14毫米,主要用于芯片检测。”普什宁江公司主任设计员肖博文指着一台数控纵切自动车床说,“这么小的产品,就是从这台机床里造出来的,这是国内首台针对高精度半导体探针类零件的加工机床,主要加工直径0.2毫米以下的探针零件。”
普什宁江公司FMS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加工批量较大的不同规格零件。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精密机床研究和设计、制造的龙头企业,普什宁江公司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及FMS柔性制造系统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研制生产的800毫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可靠性指标达到世界先进的2000小时。
不仅如此,四川工业母机产业也有一些“单项冠军”。在当天的产需对接活动上,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带来“当家花旦”,外观看起来普通的圆柱体,科技含量十足。“这是一种原材料,可以用于制作有‘工业牙齿’之称的机床金属切削刀具。‘工业牙齿’对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精度有着极高要求,才能确保‘削铁如泥’。”该公司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研发的深井潜油泵轴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近年来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机床刀具原材料。图为活动上,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展示产品。
但显然,这些“优等生”的数量还很不够,产业链条也尚在形成过程中。
“通过项目招引、链主培育、生态打造,全省工业母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在金刚石车床、光学磨床、重型模锻压机、卧式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焊接设备、刀具刃具等领域逐步形成独特优势。”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已有产业基础,近年来,成都、泸州、南充等地已形成集聚之势。
看发展:补齐短板,实现补链强链转变
工信部部署开展的“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将持续到2027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家层面对工业母机突破的急迫与决心。
高端的制造,急需工业母机。有数据预计,工业母机行业整体将新增数千亿元级的市场需求。
多位受访专家和企业看好未来四川工业母机产业发展,认为四川工业门类齐全,重大技术装备、精密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明显,诸多以装备制造为主业的企业在川布局,具备较强的工业母机使用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专家也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把脉开方”。在周济看来,工业母机产业发展,重在用户、质量、创新、企业。“用户”指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形成产用联盟机制;“质量”指要对标世界先进产品,认真找出差距进行追赶;“创新”则是灵魂,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主攻方向;“企业”指主体力量,要强化政策引导和精准服务。
借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已有产业基础,四川正大力补齐工业母机产业短板,推动实现补链强链转变。今年,四川将工业母机作为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各类资源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
产业发展“路线图”也同步制定,按照《四川省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四川将力争在2025年攻克2个工业母机核心部辅件及3项关键技术,研制9个重点工业母机产品并进行样机试制、中试验证和迭代升级,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集链成群发展。
“聚焦工业母机重点领域,我们将持续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全力打造一批应用验证单元、生产线或典型场景,推动工业母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产业链融通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将借助成都、绵阳等地科研优势和链主企业优势,大力支持国家链主企业发展,加快筹建四川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