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 | 丰收底气更足了——回访四川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

2024年10月25日 12:58
评论

镜头回放: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站在永丰村高标准农田的田埂上,总书记仔细了解当地农民种粮情况,强调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了解当地农民种粮情况,强调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种好田,多打粮!”两年前,现场聆听总书记殷殷嘱托后,永丰村种粮农民用最朴素的语言作出斩钉截铁的承诺。两年时间过去了,永丰村干部群众说起村里的变化收不住“话匣子”,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想向总书记报告,永丰村丰收的底气更足了。”永丰村更足的丰收底气从哪里来?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农机田间跑得更快了


“现在农机跑起来才叫一个畅快。”记者到访时,永丰村的种粮大户王元威抬起手指向远处的稻田,“你看,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田间耕作道横平竖直,连直角转弯处也被加宽改造成了圆弧形,真希望总书记再来看看。”

2023年,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0余年后,作为眉山市委重点规划建设的“天府粮仓”示范区核心片区的永丰村又迎来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看得出来,王元威对村里“好上加好”的良田很是满意。

作为土生土长的永丰村人,王元威从2002年开始尝试流转土地种粮,尝过农机难下田的苦,对如今农机在田里撒欢儿跑起来的好条件更倍感珍惜。“总书记嘱咐,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我们种粮人一定会珍惜爱护她,就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一年四季跟土地打交道的王元威话不多,却说得很动情。

“站在这田埂上,总书记指示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这两年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加油干。”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心潮澎湃,他告诉记者,通过农房腾退、园地退出、林盘整理等方式,去年永丰村还新增了耕地240.75亩,全都种上了粮食。

为了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李雪平现在还有一个新身份——“田长”。“每周村干部至少开展2次包保区域巡田,我至少开展一次全域巡田。巡一次田,大概走10公里。”李雪平告诉记者,永丰村建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田长”、村党委副书记为“副田长”、6名村“两委”干部为“四员”(网格员、农技员、执法员、监督员)的包片联户工作机制。

耕作条件越来越好,让王元威搞好粮食生产的底气更足了。今年,他又投入了30多万元,新添了育秧流水线和码盘机械臂,实现育秧的全线自动化。“以前一直都有育秧机,用来自动撒种子,但是摆盘、施营养土,取盘都得人工来,现在有了这些机器,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环节机械化,实现成本下降、效率翻倍。”王元威说。


专家田坎跑得更勤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过去永丰村的水稻生产水平并不高,甚至比不上周边很多村社,究其关键还是良种良法没有推广开来,所以产量一直上不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回忆起初识永丰村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自2011年起,马均便带领团队在永丰村建立了水稻试验示范基地,一晃眼已经扎根永丰10余年了。永丰村也已经从种田“水平不高”逆袭为“尖子生”,曾创下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纪录。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丰村时,马均在示范基地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实践。“真没想到总书记对水稻生产这么熟悉,他问了很多关于水稻生产的专业问题,对农业工作十分重视,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马均说,近两年,自己更忙了,常常直接在田坎上搞培训、讲技术,深深感到只有把更多好的技术成果手把手教给农民才不辜负总书记的厚望。

在马均团队的耳濡目染之下,科学种田的理念早已深入永丰种粮人的心中。王元威就鼓励儿子王海聪大学报考了农学专业,今年毕业后回到永丰村成为一名“00后”种粮人。

去年6月,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支持建设的永丰水稻科技小院正式启用,由马均担任技术领头人,同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眉山市、东坡区的农业专家30余人一起,致力于通过试验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培训新人才、解决新问题,围绕永丰片区以及东坡区的粮经复合产业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

“2023年永丰村不负众望,在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村里6000余亩水稻喜获丰收,总产量达4680吨,同比增长17%。”李雪平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水稻已经陆续收获,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花样变得更多了


总书记来过后,永丰村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平均每月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如何把永丰村的流量加以转化,在守好村里“米袋子”的前提下,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这是李雪平一直思考的问题。

2023年初,永丰村“两委”干部经讨论,发布了一则“招贤令”:面向全国招聘“乡村CEO”,为永丰村招揽人才。公告发出后,引来众多人才毛遂自荐。经过区委组织部、镇党委、村“两委”组织的集中笔试和面试,眉山市一家互联网企业董事长、37岁的邓凯成功入选。

做足“米文章”是邓凯走马上任后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快,这篇“米文章”的四梁八柱搭建起来——由永丰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建立“三司两社”架构和多方合作模式,走上培育“新农人”、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场景、丰富新业态的“四新”发展路径。

机制一顺,发展提速。去年,永丰村的“丰收里”集体经济发展阵地建成投用,永丰旅游步行小环线、通济堰滨河休闲步道成功打造,永丰特色的本土农家餐饮开门迎客,永丰农耕文化主题的研学课程上线……

同时,村里还组建起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东坡永丰”特色品牌。

在一楼供销社的展示展销中心,游客们在货架前挑选着永丰米露、永丰米花糖等“永丰五宝”以及其他大米产品。“我们的‘永丰大米’有精品装、家庭装还有集采装,能够满足各种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我们的‘永丰米花糖’,走怀旧风,吃起来是小时候的味道,销量特别好。”李雪平说。

“这两年,永丰村热闹得很,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李雪平自豪地说,2022年,永丰村的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两番。2023年全年,村集体经济的营业额达到了300多万元,收益突破了10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订单耕种、就近务工、集体分红、农旅拓收”实现多种收益,2023年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12万元,在全省处于前列。

村里越来越好,吸引了不少老人“返巢”,李俊花就和老伴儿从城里搬回了村里。“我是村里清扫队的队长,清扫队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人。每逢10日、20日、30日都是志愿清扫活动日,大家一边唠唠家常,一边清扫村道上的杂草落叶,一点儿都不觉得累。”李俊花说,参加志愿活动可以根据打扫时长、工作量等兑换积分,每个季度就能换一次,去年自己就换了两袋50斤大米、一大提卷纸、一大提抽纸以及肥皂、洗衣液等,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傍晚时分,永丰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渐渐热闹起来,音响设备已经就位,广场舞就要开罗。小广场前方,金黄的稻田铺展,气势恢宏,远处,一架充满现代气息的高速铁路桥从稻田上方跃过,疾驰而过的火车,翩翩起舞的村民,真是一幅别开生面的现代乡村风景画。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