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 | 乐至有“人”还有“戏”

2024年10月16日 09:11
评论

白鳝仙姑着女蟒,戴白色女帅盔,挑堆尾,俏丽出场。豪华头面下,明眸生辉,千娇百媚。开口脆生生一句“江山啦如画就,稻禾啊遍田畴”,余音袅袅,响彻舞台。

10月9日,在四川省资阳市举行的重阳节川剧专场,青年演员欧雯等人参演的折子戏《别洞观景》韵味十足,引人入胜。当天,包含这幕戏在内,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10余位青年演员联袂演出4幕折子戏,收获满堂彩。这是时隔45年,当地“资阳河”新生代演员首次集中亮相。

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前身为乐至川剧团,5年以前,这个剧团还因行业衰退处于“生死边缘”;5年以后,却在基层带领川剧非遗流派重放异彩。这背后,是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动缩影。

新人挑大梁

“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禁大娘你容我表述诉衷肠”。今年6月1日,四川省川剧院折子戏专场,19岁的刘子琳崭露头角,在经典剧目《六月雪》中,她出演窦娥,扮相、唱腔、身段无可挑剔,表演情感真挚、收放自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乐至川剧委培生毕业汇报演出《绣襦记》。受访者供图

刘子琳与川剧结缘仅有4年。她是艺术中心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定向委培的新人,当年,她因声乐底子过硬、舞蹈基础扎实被面试老师一眼相中,成为中心重点培养的青衣女主。

和刘子琳一样,在《梅龙镇》中饰演政德皇一角的颜才钦也是“半路出家”。富有戏剧性的是,他进入到面试环节时,还以为自己以后要做影视剧演员。颜才钦是体育特长生,长相帅气、身板硬朗,优越的外形条件让他入校被便被归行为“武生”,收入名师麾下。

昆高胡弹灯、生旦净末丑,行当齐整、声腔多样,是川剧繁荣的表现。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杨春介绍,“资阳河”流派兴起于沱江流域,高腔徒歌式的演出极具表现力和辨识度。乐至川剧传“资阳河”之薪火,在业界有“无乐不成班”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剧团每天至少上演3场演出,不仅能实现自负盈亏,人员也堪称“顶配”,“巅峰时期,团里花脸都有四五个!”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川剧逐步开始走下坡路,观众流失、剧院关停成为行业趋势,这种冲击对基层剧团影响更为明显,最困难的时候,团里的演员要么另谋生路,要么选择以副业为生。

为让百年老团涅槃重生,2012年,乐至县探索性地将川剧团改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组建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中心保留30名编制,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行当齐全、角色齐整的县级川剧创作演出院团,实现专业川剧创演机构改革的核心突破,堪称业内“破冰之举”。

但随着一批又一批老演员陆续退休,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实问题盘亘在剧团面前。杨春说:“1979年后,剧团再也未有新的专业演职人员加入。再不进人,我们团或许也会和其他县级剧团一样,逐步消亡。”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乐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级层面启用“校团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是全国川剧艺术教育的唯一科班人才培养基地,我们中心又有足够的编制,政府建议我们联合培养新人,同时保障他们的待遇和发展前途,破题川剧人才断档窘境。”李海东说。

2020年,经过严格选拔的23名艺术苗子被送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习期间学费全免,每年还给予生活费补助,学成后可回到艺术中心,达到年龄条件后考试入编,成为正式员工。

在校学习期间,基本功训练是日常。受访者供图

刘子琳、颜才钦正是来自这群学生,除他们外,还有13名演员、8名器乐。4年时光里,他们除了要经历严酷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接受思想政治、文化课程的系统学习。

戏曲学习是辛酸的历程。刘子琳等人每天6点就要起床,户外晨练1个小时,7点吃完早饭后,随即进入几个小时的基本功练习。川剧演绎讲究唱念做打舞,还要练习“手眼身法步”,各种手势动作怎么摆、眼神表情怎么体现、身段工架气势如何呈现、台步怎么走,都是学问。“只有练、唯有练,才能学有所成。”刘子琳说。

学生们在巴州川剧院走台。受访者供图

毕业后半年,学生们回到艺术中心进行舞台实践。中心精心安排剧团在职员工、退休演员和外校川剧名师,一对一进行归行培养,通过剧本解析课等方式让新人读懂角色,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完成从学生到演员的蜕变。

今年9月23日,19名委培生正式签约入职。李海东说:“他们,是‘资阳河’的未来。”

舞台放光芒

梨园届有句行话,叫做“练千遍不如看一遍,学千遍不如串一遍”。

舞台,是学与练的落脚点。杨春经常跟学生讲,“一名川剧演员,如果没有十几年的舞台经验打底,就成不了‘角儿’。”

舞台,也是川剧艺术发展的阵地。清朝乾隆、光绪年间,资阳城隍庙(旧址已不可考)是川内各班社演出打擂、交流切磋的聚集地,涌现出了一批川剧名伶。

和成都这座省会城市火爆的川剧行情不同,在县级城市,由于缺乏游客观众的支撑,大部分的戏曲演出场所都处于经营难以为继、寂寂无闻的境地。

距离文化艺术中心不到50米,就是乐至川剧院。过去,这里曾经票友云集,好戏连台;如今,剧院内大部分设施设备都因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不堪。舞台幕布破损、地板起翘、看台座椅积攒的厚厚灰尘,尘封了过往的繁华与喧嚣。在剧团对外演出之前,稍具规模的排演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9月30日,记者有幸在这里观摩了排演过程。当天,演员们着全套戏服,戴整齐盔帽,粉墨登场。在“咚锵咚锵”和“咿咿呀呀”中,大家全情投入表演,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有模有样。排演过程中,一些演员出现了台步紊乱、妆发脱落甚至忘词的情况,立即就被台下老师大声批评。

“走戏,就是为登台做准备。戏服上身,容不得半点错漏。”李海东说,戏,是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在舞台上做出来的,“练,就是为了演!”

艺术中心排练场地非常狭窄,但演员们的练习仍然很认真。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登台亮相,近年来,艺术中心复排了19个折子戏,涵盖生旦净末丑所有行当。李海东也在积极奔走,对接省内川剧演出场所,给这些年轻演员争取更多的露脸机会。

好消息是,新的舞台即将呈现。为了改善乐至川剧的演出环境,乐至县委县政府通过地方债的方式,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将乐至川剧院整体升级为川剧演艺体验中心,为川剧创作、小型演出、川剧科技展示、川剧文创体验提供物理空间。

规划图纸上,新剧院庄重、气派,艺术气息浓厚。“政府是真金白银在投入。”说起新剧院,杨春情绪有些激动,“新剧院改造前期工作已完成,这个月内就会动工,预计在春节前改造完毕。到时候,我们要在新舞台上为老百姓唱场‘大戏’。”

老调发新声

传统戏曲要赢回市场,既要守正又要创新。

2022年,四川省川剧院创排的《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新编历史剧《梦回东坡》荣获第五届四川文华剧目大奖,川剧艺术重回巅峰。今年,内江的《大千世界》、自贡的《追光》等一批原创大型现代川剧亮相舞台,受到戏迷的热烈追捧。

新人们在老舞台上进行排演。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我们也在积极复排、创排老戏。”李海东介绍,艺术中心正在积极复排《绣襦记》等经典大幕戏,并对其他经典的大幕戏进行调整,力求日后推出的传统剧目更为丰富、更成体系。

演出《滚灯》。受访者供图

同时,考虑到折子戏有篇幅更短、故事结构简练、戏剧冲突强烈,能在短时间内带动观众入戏的特征,他们也复排、创排经典折子戏。这里面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白蛇传》《滚灯》等片段,也有《扈家庄》这类取材于《水浒传》的戏目。2023年,艺术中心创排的折子戏《劝夫》,在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上演出并获得三等奖。

新戏的创排也是紧锣密鼓。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2018年,艺术中心整合本土资源创编大型现代川剧《青年陈毅》,在成都、重庆、资阳等地演出,一度掀起高潮。今年计划启动现代戏《少年陈毅》的创排工作,前期,他们已经创编出一部小戏并进行公演,目前正在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支持。

今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内容提及要解决川剧发展的资金、人才、场地等传承难题,最大力度支持基层川剧表演团体。这让包括李海东、杨春在内的一批“资阳河”传人备受鼓舞。

“乐至有人还有戏!”这是悬挂在乐至川剧院墙上的一幅笔墨。曾经,激昂的高腔响彻沱江流域,川剧“守艺人”在方寸戏台演绎华夏千年;如今,承前启后的川剧新秀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让有人演、有人看的乐至川戏遇见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