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广安:“新农人”蹚出兴农路

2024年10月09日 09:46
评论

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农民主播等“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不断涌现,他们扎根农村投资创业,给农业农村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用创新的思维、技术和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进广安“新农人”群体,倾听他们的故事。

种田全程机械化

每亩地节约成本300元

9月24日,广安城郊,西溪河上游,广安区道腾家庭农场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新农人”黄俊腾正在地里指挥旋耕机机手犁田播种。

机械化播种

半个多月前,水稻迎来了丰收。稻谷刚收获入库,油菜种植又拉开了序幕。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不一会儿功夫,刚平整好的田里就种上了油菜。

今年31岁的黄俊腾是成都人,从部队退役后,他没有留在大城市发展,而是选择了一心热爱的农业。2023年,黄俊腾在广安区浓溪镇围子村、新民村、浓溪社区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发展起粮油产业,并成立了道腾家庭农场。

与传统的种植模式不同,通过外出考察和学习,黄俊腾引进了无人机、犁田机、插秧机等先进农机设备,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机械化操作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黄俊腾说,以水稻为例,从耕地、插秧、管护到最后的收割和烘干,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每亩地可节约成本300元左右。

不只是机械化种植,在黄俊腾眼里,农业在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加持下,从种到收,再到粮食存储、销售,每个环节都能“刨金”。对此,他主动外出学习技术,并从成都等地引进了5名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团队。选良种、用良法,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每一个环节都透着“科技范”。目前,该农场与中储粮合作,产出的大米大部分通过订单形式销售。

“我们选用优质水稻品种,提高土壤肥力,科学管理,今年秋季每亩稻谷产量达到1300多斤,农场产值达150多万元。眼下正在播种油菜,力争实现‘双丰收’。”黄俊腾说,下一步,他准备将自己的粮油种植经验向村民推广,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像黄俊腾一样,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为“新农人”,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他们开得了新农机、玩得转新农技,种田引入新花样,将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直播间里卖农货

一个月卖出1万多斤稻米

“家人们,这是今年农户家新产的大米,口感非常好。”9月25日晚上8点,岳池县齐福镇白马庙村渐渐安静下来,而杨孝波的直播间却非常热闹。大米、鸡蛋、红薯、冬瓜……各种当地土特产在桌上一字排开,杨孝波正在向在线观众展示推介。他的家人忙着下单、称重、打包,为第二天一早快递上门收件做好准备。

直播卖货

白天忙村里的事务,晚上化身“乡村主播”带货,杨孝波不仅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村里的“网红”主播。

“守着一亩三分地劳作,村民很难增加收入。”去年5月开始,杨孝波开始从单纯生产向产销一体转变,积极运用手机这一“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

每天晚上7点开始直播卖货,目前直播间已经积累了100多万名粉丝,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

杨孝波的货往往是就地取“材”,大米、红薯、土鸡、土鸭、鸡蛋以及村民种植的各种时令蔬菜等,产什么就卖什么。这样“才下枝头、又上货架”的销售模式,粉丝很欢迎。

“我的直播间里每晚都有几百名观众,昨天晚上卖出了150多袋大米,销售额达5000多元。”杨孝波说,“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新机会。直播将农民和顾客直接联系在一起,实现产销一体,为农民带来了更多收益。”

“选择直播带货,并非头脑一热。”杨孝波告诉记者,村里老年人居多,以前村民卖点东西,要乘车去镇上,一来一回要花8元车费,东西不好卖不说,到手也赚不到多少钱。

“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我们也应该转变思路,用一种新的模式帮助村民增收。”杨孝波说,去年他的直播间卖出大米2万多斤,受益村民达到200多户。“今年产的新大米,一个月时间就卖了1万多斤。”

82岁的村民刘芝书就是受益者之一,每天晚上吃过饭,他就将自家的土特产拿到直播间,交给杨孝波上网卖,平均每月收入四五百元。

“直播带货不仅能够增加村民收入,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生活和村里的新面貌。”杨孝波说,随着直播销售越来越火爆,他的女儿也从成都回到了家乡,帮助他一起直播带货,向着“新农人”迈进。

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2.1万余名“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像黄俊腾、杨孝波这样的“新农人”,我市共有2.1万余名,他们耕耘在乡村振兴一线,逐梦广阔农村,建功希望的田野。

为支持“新农人”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我市下足功夫,出台政策措施,壮大“新农人”队伍。

9月18日,广安市2024年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开课,吸引349名“新农人”参训,参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农村政策、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控等。

类似这样的培训,近年来我市已开展多场——

以家庭农场、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农民工等为对象,重点加强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品牌化培育等培训,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除了加强技术人才培育,我市还强化政策资金支持——

积极向上争取,加大重大水利设施、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水平。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做强产业联合发展——

通过举办座谈会、创建信息平台、开展产销对接等活动,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鼓励龙头企业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领头者,发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通过订单农业、示范带动等方式,引领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今年,我们计划再培育不少于7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唐协仁介绍,“新农人”吃得苦,会干事,能实现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正在孕育着农业新业态,创造着产业新价值。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