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 | 历经百年 广元剑阁“金银错”熠熠生辉
勾、落、挑、抬、镌、錾……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路的一间门店里,剑阁金银错传统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郑永生将一件件平整的金料化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今年5月,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金银错传统技艺成为第七批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锉金锉银锉铜锡,走南闯北吃手艺。”远在广东的郑永生说,拥有这门手艺,只要踏实肯干,走到哪里都不怕。
世代相传 传统技艺探源
剑阁金银错,又叫错金银,民间俗称金银细工,即在铜、铁、玉等器物胚胎上挖出凹槽,镶嵌金银丝再打磨成型,常用于金银首饰、玉器、装饰品等制作,这门手艺在剑阁也称“金银挫”。
“向前追溯,剑阁金银错匠人早在宋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郑永生的讲述中,剑阁金银错传统技艺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
剑阁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嘉陵江沿岸的张王、江口、鸯溪等乡镇有金沙分布,先天的资源优势为金银错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后来因金银具有货币属性,政府自1965年起对首饰加强了管理,不再允许串乡游街的金银匠加工首饰品,贵金属制作技艺一度消失。九十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加之剑阁县江口镇、张王乡等地淘金队伍逐渐壮大,民间金银首饰需求增大,金银行业再次焕发生机。
“剑阁民间最有名的金银错技艺,要数公兴镇郑有才一派,金艺錾雕工艺已历七代流传至今。”郑永生自豪地告诉记者。
挥捶走錾 尽显雕刻之美
一张一米左右的桌子、一盏可随意弯曲的台灯、一把雕刻刀、一盒钻头、几块泡沫垫……郑永生的工作台十分简单。
“开槽是最难的,这个槽要开得上窄下宽,这样才能将金子牢牢地镶嵌在上面。”郑永生细致地讲解玉石手镯的錾刻工艺,“通常,一条线就要用刻刀走上四五个来回,一个镯子刻完常常会用坏十几个钻头,可只有这样的精雕细琢才能让金丝‘长’在玉中。”
工艺操作技术繁复,要求手艺人既要懂金银铜铁的配比和熔点、火候、延展性、稳定性,又要有钳工、锻工、钣金、铸造等相关技艺,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美学知识,能写会画,懂设计图案。“完工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个把月,每一件錾刻饰品,都是对耐心和手艺的极限挑战。”郑永生说,这也是这项技艺几近失传的重要原因。
“手把手教学、毫无保留地传授,我现有徒弟15人,全部是金银错的熟练工了。”郑永生欣慰地说,经过郑氏家族后人的传承与创新,剑阁金银错技艺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珠宝行业,这项传统技艺也回归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来源:看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