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绿色的底色越来越鲜明丨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我最想知道的是,四川到底有多绿!”在成都举办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间隙,意大利逆流外交网站总编辑亚历山大·比安奇站在镜头前接受记者采访,话语中流露出对四川的浓厚好奇。这是他首次踏足这片土地,四川的城市风貌与盎然绿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想了解四川是怎样在实现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
四川的发展,为共建 “一带一路”提供了生动的绿色范例。论坛的发言台上,“绿色”也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实践,在参会代表的口中,通过一个个数字、故事娓娓道来,讲述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进展和成效,为推动绿色低碳领域的务实行动凝聚广泛共识。
绿色“一带一路”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在论坛现场发布。图片来自活动主办方
分享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蒙内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加纳特马新集装箱码头项目……在参会的中方代表分享的一系列落地的项目中,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种种小细节,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注脚。
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一批批体现绿色发展的项目在很多共建国家落地,成为引人注目的绿色标识。蒙内铁路,被肯尼亚视为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这条“旗舰之路”,也是充满温情的生态廊道。“蒙内铁路,在野生动物园区段沿线有969座涵洞和88处桥梁可供动物穿行,长颈鹿可以不低头不弯腰穿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志超为参会者描述了一幅人类工程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画卷。
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介绍,多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绿色丝绸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在重大项目中广泛融入中国的绿色技术和理念。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深入合作的动人故事,也通过《绿色丝路行》国际传播活动等行动,进一步对外传播。
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总结经验,在论坛开幕式现场,绿色“一带一路”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正式发布,收录的案例涵盖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园区、绿色技术等领域,共计30个项目案例。来自四川的案例也得到了关注。近期开通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低空物流航线入选,该案例串联起中欧班列和低空物流两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和无人机直达配送均采用电力驱动,碳排放量得到大幅降低。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聚集于此,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马力克·阿万第一次来到成都,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高效运行而感叹。
论坛开幕式上,嘉宾现场交流。郝飞 摄
释放信号
奔向绿色未来共绘高质量发展图景
奔向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图景,是参会代表对共建“一带一路”达成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切入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速绿色科技创新的行动,也将在后续的多方合力中落地、播种、生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中方将以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领域,与有意愿的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探讨共建绿色工业园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中国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实践成果,正深刻影响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发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栗宝卿表示,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清洁能源合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抓手,该集团将持续深入开展清洁能源投资服务,打造综合智慧能源、零碳交通、氢能储能等多元化清洁发展新模式,与合作方协力推动合作走深走实,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媒体既是绿色发展故事的讲述者,也是绿色发展行动的呼吁者。“马来西亚和中国合作的项目改变了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友谊。”马来西亚《星报》首席商务官莉迪娅·王认为,绿色经济是目前的重点领域,对马来西亚同样重要。媒体机构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关注到可持续发展的议题,通过报道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帮助本地企业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第一副总编辑妮娜·尼奇博洛娃介绍,中国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清洁水电站项目,让偏远山区的民众也可以享受到充足电力,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吉尔吉斯斯坦,大家对中国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将继续推动新闻报道上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来源:川观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