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金融活水滋润科技沃土——四川省绵阳市推进产融合作试点调查

2024年08月21日 14:54
评论

《经济日报》2024年8月21日第9版

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四川省绵阳市成为全国37个延续试点城市之一,绵阳市也因此成为四川省唯一连续3次成功申报产融合作试点的城市。深入推进产融合作,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绵阳市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产融合作是产业链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深入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金融创新只有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节奏,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十四五”规划则强调,应构建实体经济、科技金融、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绵阳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瞄准科技创新这个支点,积极探索产融合作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推动金融精准有效服务新型工业化。

形成融合效应

何谓“融合”?融合意味着金融资源在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产业的长足发展对金融业也能起到相应的反哺作用。优化高效且进入良性循环的融合所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

绵阳市一直在追求这种融合。绵阳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923家、高新技术企业838家,2023年至今这两类企业分别增加了近800家和130家。如此增速既得益于地方政策支持、营商环境打造等因素,也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息息相关。

以贴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为例,绵阳瞄准科创企业发展难点和痛点,试点“天府科创贷”“制惠贷”等多项特色金融产品。截至今年6月末,“天府科创贷”累计发放15.89亿元,支持287户企业。四川省“制惠贷”融资试点在绵阳累计支持40户企业,放款金额达2.57亿元。

提升产业创新的效益和效率离不开资金支持,然而不少企业有技术、有专利,却缺乏抵押物等融资“硬条件”。这时,政策引导的“舵手”效应便显现出来。绵阳市财政局副局长董智钢说:“我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对企业资产、抵押物、财务数据的关注,将企业的知识产权、科技资质、获得奖补等因素作为企业在银行贷款、享受差别化政策等的主要依据。”

近年来,绵阳相继发布了“金融十条”“科创十条”“人才十条”等一系列支持产业与金融互动发展的激励政策,不断探索技术、资本、市场、产品相融合的科创金融新模式,构建起涵盖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科创金融生态。

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金融十条”政策的受益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是‘金融十条’政策入围白名单企业,可以享受贷款贴息,2023年依据贷款总额和付息情况最终获得了14万余元贴息补助。”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吴正平说,对于“十年磨一剑”的科创型企业来说,每一笔资金都十分宝贵。

以金融赋能产业科技创新,以产业科技创新增强价值回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绵阳,一家家科创型企业绝非“孤勇者”,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雁阵”模式十分亮眼。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绵阳已成为国内少有具备“医用同位素制备、放射性药物研制、核诊疗设备研发生产、核医学诊疗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的地区。

继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后,今年上半年,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持续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优化融资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末,绵阳本外币贷款余额4412.83亿元,较2023年年初净增660.16亿元、同比增长17.59%,是四川省除成都市之外20个地级市中存贷款规模率先突破万亿元的城市。绵阳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融资担保机构28家,金融机构种类、数量、资产规模均居四川省地级市首位。

产融合作试点推进步伐稳健,与金融总量、信贷结构良好的运行态势密不可分。一方面,绵阳“走得早”。2017年,当地就以核心企业供应链为依托,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高。中国农业银行绵阳科技支行是四川省首家总行级科创金融服务机构。此外,绵阳具备浓厚的创新底色和适宜产融合作推进的沃土。

“链上企业足不出户,线上提交贷款申请,最快10分钟到账。”长虹控股集团财务部部长易素琴介绍,依托成熟的信息化能力和供应链体系,集团为其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凭证,并将凭证上传到集团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企业在应收账款额度内发起贷款需求,入驻平台的银行在线审批并发放贷款,缩短了贷款流程,大幅降低了银行审核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6月,绵阳市金融工作会议提及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优化科技信贷产品供给,强化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应用全链条金融支撑。

优化产品供给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排忧解难。好的金融产品,往往能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终端显示保护盖板玻璃、航空航天特种玻璃、新型光学材料研发和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位、国际第二位。因股东涉诉,公司曾面临固定资产被冻结而无法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的困难。2023年6月,原材料价格上涨,且正逢新产线上线,公司资金链断裂可能造成停工风险。一旦停工,公司会面临巨额损失。在绵阳科发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下,公司从当地一家商业银行获得了两年期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刘晓亮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有了这笔贷款,我们的产线可能会被迫停工,一天的损失就接近1000万元。”

用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化解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是驱动金融与创新双向奔赴的动能之一。合理的资产定价和资源配置,尤其是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是金融业的重要功能。

绵阳创新实施了政府、金融、企业风险共担的保障机制,助力科技企业发展。2023年,累计发放保费补贴415.3万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248.81亿元。

政府部门敢想敢干的担当和魄力,成就了企业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金融业敢于帮扶企业的底气。截至今年6月末,绵阳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1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24.46亿元,同比增长18.94%,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5.8个百分点。

汇聚优质资本

在中国(绵阳)科技城科创基金路演中心的大屏幕上,绵阳股权投资市场概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详情、上市企业动态列表等信息实时滚动播报,金融市场情况一目了然。

绵阳科技城财政金融国资局党组成员张峰瑞说:“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运营方式,科创基金集聚区已汇聚起不少银行、证券、基金公司。它们的入驻充实了绵阳的资本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窗口效应可以招引来更多更具规模和实力的金融资本,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2020年7月,连接器科研生产型企业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市场进行增资扩股融资,两轮整体融资超6亿元,11家机构历时3个月完成了全部投资流程。“长虹集团旗下产业基金四川申万宏源长虹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投资项目5000万元,融资完成后,华丰科技积极推进绵阳产业化基地扩建项目,达产后,每年新增连接器产品产能数百万件,2020年至2022年,华丰科技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5%。”四川长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基金管理与投资部部长徐耿介绍,长虹集团旗下有多只在投资期的产业基金,总规模超30亿元,包括吸引到的绵阳市外社会资金约10亿元,基金重点围绕长虹集团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投资。

张峰瑞介绍,绵阳科技城管委会正在组建一只总规模3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股权基金,基金管理人在全国范围内公选产生。“不仅是选基金管理人,还要求他们至少出资10%的资本金入股,带着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项目资源过来。”

为了鼓励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绵阳市给予落户投资奖励金额最高500万元,配套出台办公用房租金奖励减免、运营奖励、人才奖励等多项政策。目前,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已入驻各类投资及相关机构13家、管理基金38只,管理规模超300亿元。未来将力争用3年时间,引进各类投资及相关机构超30家,基金管理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在绵阳,金融机构是融资主力,大企业、大平台也利用自身优势,汇聚起丰富的金融资源。长虹集团、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成为产业与金融的“连接器”,直击科创型企业因“轻资产”属性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痛点。

绵阳市金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启全说:“我们公司是长虹集团的钢材、金属材料供应商,每年交易金额约1500万元,需要储备流动资金约1000万元。通过固定资产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流程比较复杂且融资成本较高,通过长虹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申请贷款无需提供抵押物,可随借随用,效率很高。”

目前,长虹供应链融资模式已为产业链上2500余家中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超过50亿元的融资额度。

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读不懂、评不了、卖不掉”的仪器设备只能按传统会计折旧法或“一折到底”来进行贷款投放,百万元级的设备可贷款金额一般为设备价值的10%至20%。然而,这些设备在绵阳很“值钱”。

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科技金融部部长唐俊辉介绍,绵阳市财政出资撬动银行风险分摊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资金,共同设立了2000万元规模的风险资金池,为通过“设备仪器贷”贷款的企业提供增信兜底。绵阳市农村商业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作为放贷主体,依据平台出具的对企业仪器设备的评估作价方案,为企业提供购置研发和生产所需仪器设备的信用贷款。“设备仪器贷”已累计服务企业70余家,贷款金额超2亿元。

禾大西普化学(四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专用化学品生产研发企业。“菜籽油是公司主要产品芥酸的生产原料,2022年夏季菜籽抢收季,公司急需一笔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就是靠‘设备仪器贷’获得的。”禾大西普化学(四川)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廖波告诉记者,公司拥有总价值约1亿元的仪器设备,经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评估作价后,从绵阳市商业银行获得了1年期2000万元的贷款,从提交贷款申请到放款仅用时两周。

目前,绵阳市组建了川渝首家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2家科技支行、2家科技保险公司、7家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设备仪器贷”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

构建政策支撑

科技产业和金融相伴相生,金融资本是产业变革的“加速器”。近年来,我国产融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单位数据资源设立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3年来,已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超过8300亿元,入库优质企业29万余家,入驻金融机构2400多家。

以绵阳产融合作为例,当地已形成依托自身产业特点的融资支撑模式。绵阳的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800亿元、600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接收企业融资需求额度超1200亿元。

良性循环的产融合作模式要建立在产业有需求、金融有创新、政策有兜底的基础上。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韩锡民介绍,为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绵阳市设立了2.6亿元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帮助200余户企业转贷近4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近1亿元。

“2023年上半年,我们向绵阳市经信局、财政局提出转贷资金需求,大约1周时间,5000万元转贷资金获批,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绵阳江油市长祥特殊钢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凤军告诉记者,公司具备年产10万吨特殊钢锻材锻件的能力,为扩大产能,去年投资3亿元建成了3万吨新材料锻造线,而这5000万元转贷资金恰好解决了产线升级带来的流动资金紧张难题。

2023年,绵阳出台了《绵阳市财政金融互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其中一条措施明确从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给予贷款贴息。针对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绵阳市财政可分别提供最高30万元、50万元一次性贷款贴息。2023年,绵阳市级财政拨付贴息资金757.89万元,撬动科技信贷投放48.54亿元。

2023年6月27日,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成为绵阳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董智钢说:“我们积极推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设立了中国(绵阳)科技城服务基地,绵阳成为全国首个拥有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服务基地的地级市,出台了《绵阳市推进企业上市梯度培育行动计划》,打造全过程、全链条企业上市服务体系。”

以产兴融、以融促产。据了解,绵阳市将进一步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发展科技金融、推进集群金融、培育绿色金融,力争2026年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7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突破35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余额突破700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