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四川 | CT检查,价格便宜了
用上国产设备后,四川患者陈大姐一次扫描四个部位少花一百多元
CT检查,价格便宜了(身边的经济故事)
记者 宋豪新
图①: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CT检查。记者 宋豪新 摄
图②: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在调试机器。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数据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登记预约、候诊检查、领取结果……天气炎热,四川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走廊上,患者和家属来来往往,步履匆忙。50岁出头的陈大姐坐在紧邻诊室的椅子上,时不时看向显示就诊号码的电子屏。“医生吩咐随访,3个月来门诊做一次CT,观察病灶变化。”陈大姐说。
说话间,陈大姐拧开矿泉水瓶盖,喝了一大口,“太热了,来一次可不容易!”陈大姐家在农村,离成都3个多小时车程,从2022年接受治疗算起,陈大姐已经在家和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间辗转两年有余了。“最开始检查时每次将近1000元,现在一次少花100多元呢。”说起CT检查的费用,陈大姐感觉到了变化。
“该我了!”看到电子屏提醒,陈大姐起身往CT室走去。在放射科主治医师唐思诗的指导下,陈大姐躺上检查床,接受胸部、上腹部等4个部位的平扫检查。
“CT检查是按照部位收费的,像陈大姐这样的患者,最能感受到价格调整带来的实惠。”据唐思诗介绍,从今年1月1日起,成都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共450项,其中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类项目价格16项,CT检查价格下调,平扫从每个部位240元降至200元,增强扫描从285元降至240元。
“陈大姐每次做4个部位的检查价格调整前得花960元,现在直接降到800元,一年4次随访,加起来也省不少钱呢!”唐思诗说。
四川省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副秘书长何麒介绍,2016年以来,成都市共进行了5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其中两次下调CT检查价格。“这与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密不可分,一台国产CT机的价格大约是进口设备的1/3。”
“两个小时左右可取报告。”唐思诗一边继续手里的工作,一边叮嘱陈大姐。
“包括CT项目在内,我们科室平均每天接待患者1200多人,其中有10%—20%需要做CT增强扫描。”唐思诗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从2019年起陆续新增4台国产设备,“新进的国产设备成像清晰、扫描速度快、操作界面便捷,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也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像陈大姐这样的病患,少等一天就意味着少一天吃住行的开支,“两个小时取报告”无疑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检查价格更低了,效率更高了,还能增加接受度。“CT检查价格的下调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还让更多高危人群有意愿主动接受肺癌早筛。”唐思诗说,“附近乡镇上的公立二乙医院,经过这一轮降价,普通CT检查最低一次不到50元。”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肿瘤科主治医师张医生告诉陈大姐:“您这次扫描结果没有什么异常变化,记得按时随访。”“好嘞!”陈大姐高兴地说。
链接
检查费用降低 就医负担减轻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100强榜单中,我国有十余家医疗装备企业上榜。目前,我国医疗装备领域已形成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与此同时,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费用也在快速下降。
国产替代,降低设备成本。近年来,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快速发展,以CT、核磁共振等影像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医学装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以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为例,过去进口产品价格动辄数千万元,国产产品价格只有几百万元,最便宜的CT机只需200多万元。
深化医改,向群众让利。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医改,降低药品和检查检验费用,CT、核磁共振等大型检查设备收费大幅下降;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在全国推开,政府出面与供应商议价,有效降低了采购价格。目前,内蒙古、浙江、四川等省份和试点城市已经在推行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进一步降低了采购价格。下一步,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有望进一步降低患者检查费用,减轻就医负担。(记者 申少铁)
国产替代让更多患者得实惠(快评)
吕钟正
近年来,不少人发现核磁共振、CT、B超等大型设备检查类价格下降了不少。这一变化离不开我国医疗装备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较于价格高昂的进口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让设备价格显著下降,医疗机构更低的采购成本也让以设备物耗为主的检查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长远来看,医疗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越来越多患者得到实惠。
但也应看到,医疗装备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未来,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补齐短板弱项,从而持续提升国产医疗装备的美誉度及品牌影响力。
进一步推动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行业自身,更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局。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国产医疗装备将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