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 | 当年“大棚贷”迈开步 如今“冻库贷”能否蹚开路——成都推进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十年观察

2024年08月14日 16:26
评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张艳玲 郭诗瑀



不久前,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都江堰市多家农业经营主体以名下农产品冻库作为抵押物,累计获得成都农商银行都江堰支行超千万元授信支持。虽然与10年前成都首单农业大棚抵押贷款发放后所引起的媒体和社会普遍关注相比,“冻库贷”显得十分低调,却被业界视为成都推进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的又一次突破。

长期以来,金融“活水”难下乡是世界性难题,农业经营主体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是一大痛点。为此,近年来,我国多地将目光投向不断攀升的农业生产设施上,试图通过确权颁证将其拉出“投资大,却贷不来一分钱”的窘境。在这个创新赛道中,成都无疑是先行者之一。从10年前的“大棚贷”到最近的“冻库贷”,从2015年在全国率先整市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确权颁证,到2021年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后进一步在都江堰、崇州两地开展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试点,成都是否找到了那把打开农业融资新窗口的“金钥匙”?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9个大棚贷了2000万元



成都率先拉开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大幕


2014年11月,成都市锦江区按照“一栋一证”的原则,向成都高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9栋共35922.4平方米温室大棚颁发了9本所有权证书,该公司利用大棚所有权进行直接抵押,获得成都农商银行抵押贷款2000万元,成了四川省首个农业生产设施确权颁证并成功抵押融资的案例。

9个大棚贷了2000万元,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农业圈讨论热烈,学术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农业生产设施有了“合法身份”,不仅有效保护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财产,更激活了农业生产要素,打开了一扇农业融资的新窗口,将对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锦江区的成功试水,让成都市加快了对该项工作的推进进程。2015年5月,《成都市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形成了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管理的一整套机制,而且明确了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办理抵押登记的流程。此时,放眼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还在大力试点,提前完成“必答题”的成都显然已经做起了“附加题”。

2016年,成都市进一步自我加码,在全面完成农村“六权”确权的基础上,部署推进包括农业生产设施在内的农村“新四权”确权颁证工作,一大批养殖场、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上了户口”。当时正缺资金的生猪养殖企业四川微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就吃到了政策红利,在2016年初以8000多平方米猪场设施的所有权证作抵押,获得邛崃市首笔“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融资”贷款1000万元。

这些成功案例让人们充满希望,但事情的进展似乎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10年来成都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办理的并不多,每一次新案例出现,仍然是当地的一件新闻。如一直到2022年,双流区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抵押贷款才实现零的突破——成都蚕丛园艺有限公司以6511.92平方米农业大棚所有权以及420亩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获得银行400万元授信。


“上户”易 贷款难



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堵在哪儿


按照2018年成都市印发的《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农业生产设施“上户口”的“门槛”并不高,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可以向县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截至去年11月底,成都全市尚在有效期内的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证仅394本,颁证比例非常小。

“‘上了户口’,也不一定能贷上款,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办理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证的意愿不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农业经营主体的权证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先到银行咨询贷款事宜,得到农业生产设施办不了抵押贷款的答复后,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办证了。

2023年初,都江堰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谭凌云组织农业企业座谈,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会上,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晏志强快人快语,一股脑儿倒出“苦水”——企业投资成百上千万元修建的冻库,权证齐全,为何从银行贷不来钱?

处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过渡地带的都江堰市不仅因都江堰水利工程闻名于世,而且还成功打造了一张猕猴桃的“金名片”,全市10万亩猕猴桃年产值达18亿元,从事猕猴桃种植和销售的企业就有约300家。“农业企业资金需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猕猴桃上市收购时,正是企业最需要钱的时候。”晏志强呼吁为众多猕猴桃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即使农业生产设施办了证,银行为啥也不接招呢?谭凌云告诉记者,受传统供给模式制约,金融支农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对接多、落地少”,为完成涉农投放指标,大部分银行都将资金投放于乡村酒店、农家乐等三产服务业,真正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不足其涉农放贷总量的10%,因为农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风险也很大。

“而且,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需要解决2个关键环节,一是如何评估,二是如何处置,比起商品房、国有土地使用权、工业用地使用权等相对成熟的评估体系和处置市场,农业生产设施的评估和处置十分小众,所谓隔行如隔山,银行没有专业优势,成本和风险双增,自然不愿意接招。”谭凌云说,在与多家银行充分沟通后,都江堰市理出了关键堵点所在。


“冻库贷”创新落地



10年探索实践如何开创新局面


“农业生产设施种类多样,每一类都有相对独立的‘圈子’,搞种植的和搞养殖的往往不搭界,要打通堵点不能‘一招鲜’,而是要精准施策,分类突破。”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彬告诉记者,在与成都农商银行都江堰支行多次会商评估之后,认为都江堰的农产品冻库最具备条件,可以作为突破口。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国家及省级产业强镇建设等众多支农强农项目的支持下,都江堰市各大猕猴桃企业纷纷投资建起了冻库,除了自用,还承接了大量阿坝州农产品的冷藏保鲜业务。“经过摸底,这些企业有资金需求,也有冻库资产,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魏刚说,目前全市农产品冻库容量约4.5万吨,未来几年内还会进一步增长。

方向既定,如何推进?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都江堰市围绕关键堵点配套建立了“三同步”机制,即完善细化确权颁证机制;会同银行建立价值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冻库收储处置机制。2023年9月,在政府引导下,以晏志强为代表的行业主体发起成立都江堰冻库收储联盟,为冻库融资主体提供联名担保,以减少银行处置农业生产设施的后顾之忧。

“实际上,为了解决涉农资产处置难题,成都市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国有企业农村产权收储有限公司,试图补上这关键一环。但按照有关规定,从事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需要获得国家特殊金融牌照。显然,这十分困难。”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金融与信息化处处长刘建平认为,都江堰市探索通过行业联盟建立处置机制的做法值得借鉴。

今年6月,成都农商银行都江堰支行与都江堰猕哆哆农业有限公司、金一家庭农场,分别签订了以农产品冻库为核心有效抵押品的贷款配套合同,首批放款400万元,筹谋多时的农业生产设施(冻库)抵押贷款打响了“第一炮”。

消息传出后,不少农业经营主体第一时间跟进。目前,都江堰全市已颁发各类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证书12本,7个冻库主体经产权评估获得银行授信1350万元,3个主体以冻库产权抵押获得银行贷款630万元。

故事到这里远没有结束。刘建平介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落实落地,目前成都市正抓紧酝酿出台新的《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抵(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实操中的难点堵点,系统性提出了“确权颁证、抵(质)押登记、价值评估、资产处置、资产收储、风险分担、贷款贴息”的“七步闭环”工作机制,是成都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的3.0版本。

农村金融改革很难一蹴而就。成都10年实践,不仅是一个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积势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七步闭环”能否真正让农业生产设施“贷”动农村产权价值实现,为农业经营主体找到那把打开农业融资新窗口的“金钥匙”,值得期待!

来源:农民日报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