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四川丨来月城,寻一缕暑日清凉
四川西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兼具人文味与自然美
来月城,寻一缕暑日清凉(跟着文旅热点去旅行)
《人民日报》记者 宋豪新
图①:俯瞰建昌古城。
图②:波光粼粼的邛海。
图③:游客在邛海金鳞沙滩上游玩。
以上图片均为记者宋豪新摄
在四川西南部,有一座美丽的“月城”。山川形胜,冬暖夏凉,月色更是一绝,这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厚重的历史,良好的生态,自然松弛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西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简朴介绍,今年暑期,凉山以西昌为重点,推出了5条以“清凉”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其中第一条就是生态田园之旅,包括邛海泸山、大石板古村、建昌古城等地。
坐石观海,听涛声依旧
无论是徒步,还是骑行,每一次转弯,都能遇见不同的风景。上一刻还是“坐石观海,听涛声依旧”,下一刻已是“满目清凉,荷风送爽”。
来西昌,自然要去邛海。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环邛海而建,漫步环湖栈道,看碧波荡漾、白鸽飞舞……秀美泸山和浩渺邛海间,沉浸如画中游。
近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确立“生态立市”发展路径,明确“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目标。依托航天城、建昌古城、唐园、大石板古村、建川电影博物馆等文旅新地标,还有凉山彝族火把节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情,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西昌这座城市让人惊喜,阳光热烈,温度却十分凉爽,空气都像弥漫着‘薄荷因子’,沿湖骑行一圈,身心都很放松。”邛海边凉亭里,来自湖南的骑友晏爽说。
暮色四合,有蝉鸣清风
在邛海对面,可以乘坐索道缆车上泸山。一路上,呼吸间尽是山林的清新。到观景平台,俯瞰邛海的一碧万顷,光福寺的钟声传来阵阵古意。
去大石板古村的路上,听涛谷值得留点时间。这里汇集了美术馆、图书馆、“天空之梯”、咖啡店、谷剧场……是艺术的聚集区,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慢,是大石板古村被偏爱的原因。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村庄院落,有回荡着声声驼铃的茶马古道,有幽静淡雅的山水田园,有穿行在花海的小火车……
逛到这里,可以停下来品尝渔家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瓜鱼头汤、青椒鱼片、香酥鱼排——一鱼三吃是邛海渔家的招牌。新鲜感十足的邛海醉虾,香味浓郁的农家腊肉,样样巴适(方言,意为“很好”)!
位于大石板古村的云里凡尘民宿,每到节假日或暑期常常“一房难求”。店主江丽莉说:“西昌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暮色四合,蝉鸣清风,西昌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夜色降临,邛海吹来的凉风让西昌满城清凉。大街小巷里,烤鱼片、烤鱼排、烤贝壳是“渔村风味”,烤小肠、烤牛肉、烤牛筋则是“看家招牌”,佐以时令蔬果,解腻开胃,这是属于西昌的“美食密码”。
漫步古城,品时光沉淀
早上8点半,建昌古城黄家巷,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粉开始认识西昌。这家肥肠米粉已经开了33年,先用旺火煮沸汤料,小火煨炖,汆一份米线,舀一勺浇头,配上腌菜、薄荷等,就成了升腾在舌尖的四时烟火。边吃边和店主聊上两句,解锁一段沉淀在时光里的古城记忆。
饭后,顺着青石板路漫步建昌古城。沿路多为明清建筑,漫步其间,感受厚重历史与现代繁华的交织,让人流连忘返。
2021年,西昌市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性修缮,以“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理念,梳理原有街巷肌理,拆除违规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街区功能。现在,古城已经成为游客感受西昌历史文化必来的“打卡地”。
与建昌古城遥遥相望的是唐园,这里保留着一段唐代古城墙,整个园林依墙而建,再现了唐代建筑特色。赶上天晴,不少汉服爱好者来这里旅拍打卡,随手一拍都是令人惊艳的古风大片。
美的是风景、凉的是气候、暖的是人心,漫步西昌、感受西昌、品味西昌,今年暑期,西昌给八方游客准备了美好的遇见。
“串景成链”丰富文旅体验(快评)
陈世涵
一条旅行线路是怎样“链”成的?
山川形胜、人文荟萃,行走在广袤的神州大地,总有太多的风景值得驻足品味。将颇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点位,巧妙地串联起来,并穿插许多本土特色活动……四川西昌推出的5条精品旅游线路,在丰富游客假期文旅选择的同时,也“浓缩”出县域文化的不同侧面,让游客能更加个性化、更深入地走进这座千年月城。
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以“一程多站”为特点的旅行线路,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巧妙窗口。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跨越了多个省份,流畅地呈现出黄河的壮阔历史;82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让更多古村落、古建筑被看见,生动展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细节……近年来,各地文旅部门推出一条条精品旅行线路,如同一条条绸带,不断将原本独立的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廊,打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立足“性价比”、期待“深度游”,多元化、个性化的旅行线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期待俯仰皆景的充实,还是追求走走停停的自在,游客总能找到心仪的线路。对地方文旅部门来说,应从不同角度充分挖掘、整合、联动旅游资源,用更多元、更优质的行程产品,在不断铺展的文旅地图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