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 | 四川:科学使用回收地膜 筑牢绿色“天府粮仓”

2024年07月25日 09:34
评论

“以前我们用的地膜比较薄、容易破,风一吹就刮得到处都是,回收的时候还需要人工一个个去捡。”陈永强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两河村的一名种植大户,自家种植的110亩鲜食玉米和辣椒都需要覆膜,但传统地膜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破碎残留,影响土地肥力,破坏生态环境。“今年我用上了县里推广的新型地膜,比之前的结实多了,又好用又环保,还能统一回收,非常方便。”陈永强告诉记者。

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地膜残留污染,四川省制定了《关于加强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的目标任务。各县区高效推进,逐步探索地膜治理的“西南模式”,加快农业发展绿色转型。

想要治理污染,用对地膜是关键。据了解,与传统地膜相比,加厚高强度地膜不仅在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并且便于统一回收,能够减少农田耕地残留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2023年开始,朝天区以现代粮油产业和高山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在全区12个乡镇开展实施加厚高强度地膜5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5万亩,从源头上保证地膜的可回收性。

科学用膜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而其最终的顺利回收,则要依靠各方主体的通力合作。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已经形成了一套废旧地膜科学使用及回收的标准体系,地膜的“重生之路”顺畅无阻。

据梓潼县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与宜居乡村建设股股长王业金介绍,该县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在地膜使用集中的镇(乡),建立“使用农户+村集体+镇(乡)政府+回收企业”的回收机制,由使用农户负责捡拾并运送至村集中回收点,由村集体指定回收场所,建立集中回收点,由回收企业负责地膜残膜运输、处置及加工再利用。此外,梓潼县加大地膜回收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发展符合条件的定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打造“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回收利用体系。

从田间到车间,地膜回收模式正在全面铺开。2022年以来,四川省共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1150万亩,全省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4%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农膜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管理,同时探索更符合实际的技术装置,提高全省地膜使用技术、产品和设施装备的质量水平,为积极探索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西南模式’提供有力保障。”四川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仅是地膜,在四川,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也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有了新的使命和归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78%以上。此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耕地生态保护……四川多措并举,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让绿意在川蜀大地蔓延,为“天府粮仓”打造生态屏障。

记者:赵艺璇

来源:农民日报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