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萌啦!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野生动物的“带娃”日常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危峰兀立、悬崖峭壁,横穿龙门山脉,跨越数条地震断裂带,那里人迹罕至,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自2020年开始,绵竹片区已经陆续拍摄到了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斑羚、血雉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抚育幼崽的活动影像。野生动物世界不断“添丁”,反映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物在那里得以繁衍生息,这是多年来绵竹生态保护与栖息地恢复工作的成效反映,更是绵竹片区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壮大的有力见证。
绵竹片区野生动物“带娃”日常是怎么样的呢?又有什么特点?记者带你走近了解。
大熊猫:肚皮当摇篮哄娃 带幼崽学习各项生存技能
2020年5月,在广济镇三江村大山深处,峰峦叠嶂,郁郁葱葱,两只可爱的野生大熊猫出现在红外相机的镜头里。其中一只露出了肥硕的屁股,在连片的竹林中悠然散步,另一只则紧随其后,步伐稳健,憨态可掬的模样惹人怜爱。这是绵竹片区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母子同框”的活动影像。
“刚出生的熊猫幼崽非常娇小柔弱,需要母亲的呵护和照顾。熊猫妈妈会用自己的身体将熊猫幼崽包裹起来,形成一个温暖的小窝,用自己的肚皮当摇篮哄娃。”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副站长林丽红介绍,野生大熊猫幼崽通常会在1岁半至2岁左右离开母亲单独生活。在母子共同生活期间,大熊猫妈妈要带幼崽学习各项生存技能,为幼崽独自生活奠定基础。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持续推进,自2019年以来,绵竹片区已经连续6年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结合前几次拍摄到的“亚成体肛周腺行为标记”“抬头打望”等监测视频和图片资料,再次证明绵竹片区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熊猫种群等在有效繁衍和发展。
川金丝猴:成员相互照顾 “阿姨”帮忙带娃
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在对绵竹片区2024年上半年红外线相机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川金丝猴群抚育幼崽活动影像,多个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川金丝猴原生态的生活。
在2024年5月拍摄到的一段画面中,山石崎岖,一只成年川金丝猴先是小心翼翼地跳到石头上,然后向四周眺望,并发出清脆的叫声,似乎在向同伴告知周围情况。随后,其它几只川金丝猴紧随其步伐,穿越山石,其中两只川金丝猴宝宝紧紧挂在母亲的肚皮上,十分可爱。
川金丝猴以群居为主,成员间会相互照顾,彼此依靠。它们在面对危险时,还会团结一心,勇敢保护自己的同伴,特别是猴群中的老人和儿童。在抚育幼崽时,川金丝猴还有“阿姨”帮忙带娃的行为,即异母哺育,通过族群内互帮互助,共同养育幼崽,提高幼崽生存率。
幼崽由“阿姨”照顾时,它的母亲大多时候是在吃饭。原来,川金丝猴的“集体主义”观念非常强烈,“阿姨”们你争我抢地照顾幼崽,是为了让其母亲腾出更多的时间取食,从而为幼崽提供充足的乳汁。另外,小猴宝宝还要上“幼儿园”,同等大小或相差无几的小猴会集体玩耍、活动,像极了人类的幼儿园。它们在一起上蹿下跳、摸爬滚打,既增进了感情,又学到了很多技能。
羚牛和斑羚: 斑羚独自抚养宝宝 小羚牛要上“幼儿园”
2023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拍摄到了羚牛群带幼崽活动的影像。在大山深处,羚牛们漫步在雪中,悠闲地散步觅食,画面十分温馨。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出游的羚牛们身边还带着幼崽们。而在另一段视频中,一只成年斑羚与一只幼年斑羚同时出现在镜头里,小斑羚一会东看看,一会西嗅嗅,萌态十足。
羚牛是群居动物,喜欢在清晨和黄昏时活动觅食。羚牛行进时,整个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羚牛宝宝也有自己的“幼儿园”,当幼兽稍大一些后,羚牛妈妈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羚牛“幼儿园”,小羚牛们在一起由“代理阿姨”集中照管,羚牛妈妈们就可以尽情地放飞自我,轻轻松松外出觅食和进行其他活动。
斑羚每胎产1仔,由斑羚妈妈独自抚养斑羚宝宝,在斑羚宝宝独立之前,会一直跟随妈妈学习生存技能。斑羚借助尖尖的蹄子、强劲的韧带,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并将这一超群天赋代代遗传。
“今年,绵竹片区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亚洲黑熊、藏酋猴等多种野生动物‘带娃’活动影像,并且各自特点十分显著。从图像和视频中看,在无人干扰的环境下动物们神态自然、轻松悠闲,也表明它们对自己的栖息环境十分满意。”林丽红介绍,绵竹片区境内目前有野生大熊猫5只,有其它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有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绵竹片区真正成为了动物们和谐共生的乐园。
(图由绵竹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