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 |改革破题 成都都市圈答好“协同”卷
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我省高度重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将其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成都都市圈里的四市正以改革创新破题,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答卷。圈里有何新变化?一起从最新总装下线的G15重型燃气轮机说起。
7月初,我国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15”在德阳总装下线。没来得及歇口气,企业位于成都的研发中心,又开始了下一步整机实验方案的讨论。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重实验室产品研发工程师 屈江吉:我们现在马上要进行的G15燃机的整机实验,是为了将燃机的三大部件以及我们的二试空(二次空气系统实验)全部整合到一起,进行性能匹配的实验以及安全可靠性的实验。
方案确定后,设备将在德阳总部的实验室进行验证。而这样在成都、德阳进行“研发+制造”的模式,企业在2年前就已率先布局。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重实验室班组长 成露:2022年,我们顺应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全重(实验室)的自主燃机研发人员,由德阳搬至成都,借助成都的人才、教育等优势,我们能够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我们的团队。
成都研发中心汇聚人才智力,是燃机设计的“最强大脑”。而在德阳,企业打造了国内首个燃机智慧制造基地,多条数字化产线将产能提升了数倍,是燃机制造的“最快手脚”。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高温部件分厂材料技术副主任工程师 赵代银:把制造基地放在咱们的德阳,德阳属于重工业城市,周边的配套资源都非常的丰富,这样的话,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生产的效率及研发的效率,加速我们G50系列化自主燃机商业化的一个步伐。
不止在德阳,跨市协同,共推产业建圈强链正在成德眉资之间持续推开。四市共同编制了都市圈产业建圈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链全景图,目前都市圈内清洁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装备等九大重点产业链产值规模已超万亿元。
四川省同城办创新产业组二级主任科员 罗方正:我们相向打造了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三大产业带,并建设金牛-什邡、成华-乐至等6个产业合作园区,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高端切入、错位发展、集群成链”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产业圈协同共建,生活圈也越发紧密。为了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共享模式,2016年开始,成都与资阳探索开展院地合作,将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现资阳市中心医院)交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
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郭海志:华西医院有学科主任、有特聘专家、有坐诊专家,他们会定期到我们院来坐门诊,病人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华西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家住资阳市区的彭先生一直饱受神经性耳鸣的困扰,听说华西专家就在市中心医院坐诊,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挂了号。
患者家属 彭英:提前一个月两个月的话,都不好挂那个华西的专家号,华西专家到我们资阳来,我们就提前一个星期就预约上了,还是挺方便的。
通过8年多的探索,资阳市中心医院学科建设、综合实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并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水平同频发展。今年4月开始运行的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就针对性解决了区域基层医院诊断医师缺乏的难题。
资阳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党支部书记 马青松:我们接入了基层的一些公立或者民办的一些医疗单位,通过远程的方式,他们把影像传输到我们平台中心,诊断审核以后再把结果返回当地。
深化医疗卫生协作,目前,成都都市圈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和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5G+医疗健康”远程应用体系,生育保险、医保门诊统筹费用实现直接结算。
四川省同城办公服生态组工作人员 刘翾寒:成德眉资四市大胆改革 创新推动公服领域政策协同、经办统一,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同城化体系不断夯实,“一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建成,“一小时生活圈”正加快实现。
成都都市圈建设推进3年多以来,依托跨层级建立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省级部门指导、省同城化办公室协调、成德眉资四市主体推进、专项合作组联动”的五级工作机制,以及各项创新改革举措,成德眉资正实现从“四座城”到“一个圈”,一体化发展空间持续扩大。
来源:四川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