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攀枝花 | 破“圈”,从几何中心到区域中心

2024年06月28日 09:28
评论

破“圈”,从几何中心到区域中心

“花开有声”——中国式现代化的攀枝花故事系列报道(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辨方位而正则”。

于一座城市而言,“方位”既指自身所在的地理方位,更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攀枝花与毗邻的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共同组成了一片1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这片国土空间恰似一朵“攀枝花”,“花蕊”正是与其余5市(州)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的攀枝花市。

川西南滇西北“几何中心”,是攀枝花的地理方位。

2018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攀枝花市提出了“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3+2”定位要求。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最主要、最顶层的目标。

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攀枝花现阶段的历史方位。

从几何中心到区域中心,攀枝花在新的历史时期踏上一条进阶之路。在即将迎来建市60周年时,将这条路的坐标串联,“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的逻辑跃然纸上,“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初显。

中国式现代化的攀枝花故事,新的一页正在开启。

城市全景 王禹豪/摄影

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画了一个生产力布局战略大调整的“圈”,将“钉子”钉在攀枝花,拉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大幕,为四川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提供了实践、赋予了底气。

建市之初,攀枝花开

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大特区应运而生,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此开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了战略支点。

……

让我们把视线转换到以攀枝花市为“花蕊”,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5市(州)环绕的区域。这一区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乡融合空间大,一体化发展前景广阔。

在这个区域里,攀枝花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区域领先,这赋予了我们引领区域发展的底气和勇气。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加快发展的经济腹地小,综合实力、人口规模、市场体量等限制和影响越来越凸显,急需转换发展视角、转变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要素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重塑经济地理空间,激发发展新动能。

炳三区 王禹豪/摄影

攀枝花的思考与行动,正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辩证法”的解读与演绎。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通过中心辐射、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举措,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经络”,是新征程上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2021年,中共攀枝花市委响亮提出推动攀枝花市域“内圈”、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圈”和成渝贵昆“外圈”联动发展,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落子定局。

三年来,中共攀枝花市委把攀枝花发展置身于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动,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不断做强“内圈”、协同“中圈”、融入“外圈”,用好自身“资源产业势能”,借助周边区域发展“后发潜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揭开了从几何中心迈向区域中心新的奋斗篇章。

数据背后的城市“引力场”

今年3月,我国最大钒钛磁铁矿——红格南矿开发启动,一个“千亿投资、万亿产值”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在攀枝花扎根生长。

红格南矿 王禹豪/摄影

攀枝花人为这样提振信心的项目而自豪。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发出红格南矿开发启动消息后,不到一个小时,相关文章阅读量达30万+,各行业媒体纷纷转载。网友留言说“天降大活!”“攀枝花再创辉煌!”“项目做大做强,经济前景光明!”……

当红格南矿开发启动仪式上气势如虹的汽笛声响彻山谷时,人们突然发现,攀枝花有一条关于“项目”的脉络,坚定、清晰、有力。

● 2021年以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项目攻坚突破,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数量和质量呈阶梯式增长——2021年确定市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220.9亿元,年度累计完成投资36.2亿元;

● 2022年确定市重点项目137个,总投资768.1亿元,年度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

● 2023年确定市重点项目216个,总投资967.3亿元,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28.1亿元。四川美亚迪光电科技产业园、攀钢高端钛及钛合金用海绵钛扩能、美利林钒钛新材料股份公司60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等一大批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为全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攀枝花市“提水灌攀”三位一体、红格南矿开发、攀盐高速公路三大项目皆已“蓄势”。随着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以三大项目为首的重点项目群,将逐步释放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经济数据有时不会让普通人产生情绪共鸣,但一座城市是不是“区域中心”,人们自会“用脚投票”。 

今年初,攀枝花市统计部门发布了两组有关人口的数据:一是常住人口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78%,稳居全省第二。两组数据充分表明,攀枝花的城市“引力场”正不断显现。

根据攀枝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近三年来攀枝花市新增外地来攀就业登记人数也呈阶梯式增长——2021年10806人次、2022年14375人次、2023年32794人次,综合分析前文所述攀枝花市常住人口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的情况,不难发现,“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已在攀枝花实现了逻辑闭环。

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只是产业兴旺、经济向好,城市“亲和力”也是重要一环。

陈春钰是四川南充人,2008年来到攀枝花,现在一家物业服务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如果说吸引她来到攀枝花的是这份工作,那么决定她留在这里的就是这座城市本身。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最重视的,攀枝花的教育质量我很放心,女儿在市实验学校上学,今年参加了中考,已经报考了市第十五中学校。”陈春钰告诉记者,女儿所在的班级还有几名来自凉山州等“中圈”城市的孩子,今年都考得非常不错。

攀枝花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攀枝花市新(改)建公办幼儿园6所,创成省级示范性学校(幼儿园)12所,高考综合成绩创近年来最好水平,攀枝花学院“软科”全国排名提升9位,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取得新成效。在随迁子女入学方面,攀枝花市牢牢把握教育民生属性,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17566名随迁子女在读,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6.92%。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王东/摄影

区域领先的医疗水平也是攀枝花城市“引力”的磁极之一。

6月21日9时许,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楼前,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刚刚挂完号的刘姓患者,她表示自己来自丽江市华坪县,丽攀高速通车后,她已经多次来攀枝花看病,这次是带父亲来求医问诊。

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攀枝花市三级医院数量、人均医疗资源指标、市域外患者占比均居四川省各市(州)前列,多项指标在“中圈”遥遥领先。2023年,全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市域外患者门诊人次数达111.79万人次。

康养医疗 王东/摄影

优质医疗资源,还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来攀康养旅游,有的一住就是大半年,不少人直接选择把家安在攀枝花——据攀枝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外来攀购房占比持续保持在50%以上。

把家安在攀枝花,体现了对城市最朴素的情感认同,而这样的认同,来自于日渐完善的城市功能。

今年3月,攀枝花公园动物园里的一只金钱豹,因“发福”长胖,酷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豹警官”而在网上“走红”。

攀枝花日报抖音截图

面对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攀枝花人主动担任“城市推荐官”,向广大网友介绍攀枝花的旅游资源,热情邀请大家来攀枝花作客。一些曾经来过攀枝花的外地游客十分惊讶:“这几年发生的变化太大了,有机会一定再去看一看!”

变化既有“大手笔”,也体现在细微处。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居民张先生表示:“感受到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公园变多了,而且品质很高。”家住花城社区的林女士则为交通点赞:“阳光隧道通车后,上下班便捷多了。”

太阳湖公园 石磊/摄影

水墨金沙 图源/攀枝花市西区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攀枝花市认真落实精明增长战略,推动全市50个城建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复兴炳草岗行动”“纽扣计划”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持续完善城市路网,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补齐功能短板,城市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幅产业兴、城市美、万家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画卷慢慢铺展开来。

合作共赢的模范“朋友圈”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试卷”上,“1+1”怎样才能“大于2”?

答案,在攀枝花构建“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的具体实践中。

在深入探索省际毗邻区合作交流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的过程中,攀枝花与周边市(州)逐渐形成了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区域合作,推动形成了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模范“朋友圈”。

2023年3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先行“圈友”之举,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学习考察,分别与3市(州)签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推动区域内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事实上,新成昆铁路、丽攀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用后,攀枝花与“中圈”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新成昆铁路 毛银/摄影

今年4月,一位成都市民在记者的小红书账号下留言:“春节我去云南旅游的时候路过攀枝花,非常震撼,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小城,四季如春,瓜果飘香,景色很美,并且是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借得东风好扬帆。近年来,攀枝花着力加强与攀大丽香旅游“金三角”联盟城市交流合作,推介优势资源和“暖暖花城·慢漫生活”城市品牌,与丽江市、楚雄州、凉山州等携手开展系列文旅活动,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迤沙拉村 石磊/摄影

2024年春节假期,根据第三方大数据综合测算,攀枝花市实现旅游收入18.74亿元;接待游客共计253.98万人次,同口径对比2023年增长79.91%。其中,接待外地来攀游客156.48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61.61%。越来越多的“过客”,成为攀枝花的“留客”。

伴山咖啡 图源/幸福东区

米易灯会 图源/阳光米易

更多的“留客”正在路上。

● 以医疗服务为例,截至今年6月份,攀枝花共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31个,城市医联体覆盖毗邻13个县(市)、47家医疗机构;与周边地区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绿色转诊通道,区域医疗服务辐射引领水平不断提升。

● 以就业服务为例,攀枝花与昭通、丽江、楚雄、大理等地签订《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中圈”城市举办招聘会10余场,吸纳“中圈”城市人才和劳动力来攀就业。

 以项目招引为例,攀枝花多次组队前往成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去年2月,攀枝花市政府与攀钢钒钛股份、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合作项目2000立方米/年电解液产线已在钒钛高新区建成投产。

……

“中心”就要有“中心”的气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的征程就在脚下,新的画卷渐次展开,放眼望去,攀枝花必是一番新天地。

记者:陈帆 吴禹涵

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