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丨一封感恩信背后的二十年情谊
川观新闻记者 付真卿 钟帆 徐浩煊
5月30日下午,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惊喜地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是一份最珍贵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这封信的背后,有一所因援建而兴的农村小学和一个延续20年的感恩故事。
在孩子们收到最珍贵礼物之际,记者来到之江小学,采访了学校原校长文志勇、原副校长贾晓军等见证了之江小学蜕变的当事人,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感恩奋进岁月。
一个感恩故事的开端
浙江的援建项目最终定为八角小学的迁建,这是学校蜕变的开始
之江小学过去名叫八角小学,因为它地处南充市嘉陵区八角乡。从八角乡场镇出发,沿着318国道蜿蜒上山,半山腰一块狭长的平地就是最初的校址。
嘉陵区八角小学(资料图片)
2003年8月,文志勇被任命为这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文志勇就差点打了退堂鼓——眼前的八角小学,占地不到5亩,教室连同食堂一共10多间青瓦平房,土石结构的墙壁布满了裂缝;师生用水全靠一个小蓄水池,白天压力不够,只有晚上才有水送到池里……更棘手的是,眼看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开学,学校的5间瓦房教室被鉴定为D级危房,查封停用。那段时间,文志勇和同年调任的贾晓军急得团团转,最后求助乡里,租用乡政府的礼堂,用木板在礼堂中间隔成几个小方格当教室。新学期,学生们就挤在这些小方格里上课。“木板不隔音,老师讲课声音稍微大一点,其他班都能听见。如果一个班朗读课文,其他几个班根本就没法上课。”贾晓军说。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八角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位居片区前列。“也正是因为条件艰苦,娃娃们都一心想着靠读书来改变命运。”贾晓军说。
学校曾多次向上级政府部门打报告,希望能重建或新建学校,但当时的嘉陵区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能力非常有限。但文志勇没有放弃,四处想办法寻求帮助。
大约是2003年10月,文志勇听说浙江对口帮扶援建四川,有一个项目要落地南充,当时还有其他区县也在争取这个项目。文志勇心想,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立即开始准备学校的相关材料和申请。
不久后,浙江方面和南充市相关领导来到学校考察。“我带他们去看了学校的危房,一方面情况确实很具体,另一方面我们也是极力争取。”文志勇说,“我当时也才20多岁,年轻有冲劲。我说山里的孩子必须要读书、要走出去,现场一些浙江的领导很感动。”
浙江的援建项目最终定为八角小学的迁建,这是学校蜕变的开始,也是一个感恩故事的开端。
一粒感恩种子的播下
“感恩石”右下角有两排小字——“浙江省对口援建”“铭记2004年5月17日”
八角小学的新址选定山下的嘉陵区城郊,挨着方兴未艾的嘉陵工业园区。
时间很快来到2004年5月17日,八角小学新校奠基日。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浙江党政代表团和部分浙江企业家来到嘉陵,为学校培土奠基。
贾晓军回忆,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全校师生都很激动。学校组织了花环队、鼓号队。没钱买花环,老师们就自己动手砍竹子、划篾条,在篾条上缠上塑料花和彩纸。鼓号队是退伍的军乐队员何正国老师组织的。他是嘉陵区的全国优秀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们打鼓吹号、组织学生乐队,奠基仪式正好派上用场。
贾晓军负责组织欢迎队伍。当时八角乡14个村,有12个村小学,都是八角小学的下级教学点,共700多名学生,连同老师一起全都参与到欢迎队伍里。“当时还觉得不够热烈,把西兴、木老等乡镇的师生调过来组成方队,前来助阵。”贾晓军说。
文志勇则要准备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当面向习近平同志汇报学校情况。
“开始我是想让学校一位老师去讲,我的普通话不行,怕说不好。”文志勇回忆,南充市的领导马上就说不行,“‘你是校长,必须亲自介绍’。”文志勇还是有些忐忑,一边守着布置奠基仪式现场,一边跑到旁边农户家借了根凳子,趴着写了份发言稿,“写完还专门背了一下。”
5月17日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四川省和南充市领导的陪同下,习近平同志如约而至。现场准备了两幅大喷绘图,一幅绘着半山腰上破旧的八角小学,另一幅是规划中未来新学校的效果图。文志勇就站在这两幅图前,向习近平同志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
奠基仪式上,习近平同志拿起铁铲,为新校奠基铲下第一铲泥土。
弹指一挥二十年。走进如今的之江小学,只见校门正对着的“感恩石”右下角有两排小字——“浙江省对口援建”“铭记2004年5月17日”。文志勇说,那一天在全校师生的心中播下一粒感恩的种子。
如今的之江小学。李志强 摄影
一段感恩情谊的涌动
作为习近平同志和浙江人民对学校深情厚谊的见证,新学校取名“之江”
2005年9月的新学期,师生们告别不隔音的隔板教室,搬进崭新的校园。作为习近平同志和浙江人民对学校深情厚谊的见证,新学校取名“之江”,更是自2005年开始,将每年5月17日定为学校的“感恩节”。
第一个“感恩节”,学校老师倡议高年级的学生尝试写一封感恩信,算是一个作文题目。此后每年的“感恩节”,写一封感恩信成为传统,这一坚持就是20年。同学们写信给父母、给老师、给不远千里从浙江来援建的叔叔阿姨,还有敬爱的习近平爷爷。
“我们讲感恩,并不是要学生马上去报答。”文志勇说,学校希望通过感恩教育和活动,让学生们常怀感恩之心,把它转化成奋发向上的动力。
2014年,文志勇告别工作11年的之江小学,调任他处。但学校的“感恩节”活动一棒接一棒传递下去,并逐步拓展为编好一本感恩教材、上好一堂感恩课、过好一次感恩日、写好一封感恩信、做好一件感恩事的“五个一”系列活动。在这一天,学校也会坚持向每一位师生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为学校培土奠基的故事,让感恩情结根植于历届师生心中。
“最近两年的‘感恩节’,每期大约两周时间,老师会给学生布置不同主题的任务。”2022年9月起担任之江小学校长的陈震亚说。
来自浙江的关爱与援助持续至今,经常有浙江的企业家、爱心人士到学校捐资助学。特别是近年来,浙江临海市对口帮扶嘉陵区后,临海市哲商小学与之江小学结对帮扶,两地的小学生时常通信交流,联合开展网上互动、阅读分享等联谊活动。哲商小学的优秀教师来到之江小学支教,不仅带来先进的教学经验,还主动参与学校的感恩课程设计。两所学校通过互派骨干教师、网络视频教学、精品课程打造、校际文化交流、强化资源共享等方式,同频共振,促进协作。不仅是之江小学,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临海市与嘉陵区按照“嘉陵所需、临海所能”的原则,还推动了一系列协作援建和交流合作项目。
这份饱含着感恩之情、二十年如一日涌动的川浙情谊,还在延续。
来源:川观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