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永丰村的“三忙” 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

2024年05月16日 09:32
评论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眉州大地广袤乡村,处处涌动着忙碌的身影。5月14日,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农田内,只见农机师傅们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所到之处,一排排翠绿壮实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入田间,画出了一条条漂亮的“平行线”,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耕图景。

已经插好的秧苗,绿油油地铺满田间。


忙插秧

农业机械 解锁农业“新”场景


“今天上午要完成这10多块田的插秧,大家要抓紧时间啊!”当天上午,种植大户曾利一边操作插秧机,一边叮嘱其他农机师傅。时下正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他们要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水稻插秧工作,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打基础。

曾利是土生土长的永丰村人,近年来已陆续在永丰村内承包超过1500亩土地。作为新时代的种粮人,他依托永丰村内的高标准农田,向科技要粮,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种粮,我用人工的数量不多,现在基本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了。”曾利说,在他所承包的农田内早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智能育秧到翻耕土地精量条播,从无人机植保田间管理到成熟收割,均采用机械化操作,连收割机都是连收割带脱粒扬尘,一体化完成。“今年我还投入了30余万元,在田间安装了固定和简易秧盘输送机,让田间摆放秧盘更简便。”

永丰村是种粮大村,也是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村,并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

“永丰村有一百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土地流转率达到96%,近九成种植水稻,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村里也因势而为,从育秧、播种、灌溉到施肥施药、收获各个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说,村子真正实现了从传统“人畜劳作”进化到现今的“机器换人”,从“靠天种田”到“靠科技种田”,农业机械化正催生出农业生产的澎湃新动能。今年,该村插秧工作从5月初开始,将持续至5月底结束。


忙提升

科技小院 推动农业向“新”发展


土壤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与汇。当天,在永丰村高标准农田其中一块田地内,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3名科研人员正有序做着田间实验。只见不大的田块内,放置了大小相同的多个箱子,这些箱子能够实时监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土壤的呼吸强度和代谢状态,为土壤健康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田间做实验。

“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机质分解速率等关键指标,这些信息对于指导我们村农业生产中的耕作方式、施肥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李雪平介绍,今年,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团队还在村里试种80个水稻品种,品种数量为近年新高。其中,新品种60个,上一年度中试表现优异品种19个,已推广且表现良好的参照系品种1个。

作为“天府粮仓”首提地,永丰村借力科技小院的力量,不断向“新”发展。据悉,自2022年以来,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在永丰村建立了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水稻专家大院、蔬菜药材科技小院、农技推广科技小院。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科技赋能。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和人才。而科技小院为永丰村带来的正是科技和人才的宝贵财富。

“这些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入驻后,已重点围绕永丰片区的粮经复合产业开展了多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李雪平说,通过试验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培训新人才、解决新问题,以“智”助农、兴农、育农,更好地服务永丰村的乡村振兴大局,赋能农业产业升级蝶变,让科研成果在永丰村落地生根。


忙发展

端牢饭碗 “天府粮仓”示范区换发新活力


另一边,在永丰村的“丰收里”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展示的永丰大米、米露、米花糖、手工水豆豉等以永丰命名的特色农产品,吸引了诸多游客的目光。记者注意到,一旁的直播间内,两名直播人员正在进行着直播。


外地游客正在选购当地特色农产品。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首站就调研了永丰村,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等情况。一年多来,永丰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土地基础,坚持“靠田谋发展,依农做文章”,在理顺集体增收思路、盘活资源资产、挖掘特色亮点上下功夫,整合村内土地和旅游资源,将农业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向种植要效益、向旅游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渐探索出一套符合该村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增收之路。

李雪平介绍,综合服务中心布局了农耕文化大讲堂、图书阅览室以及研学、休闲等功能,让市民游客来到永丰村有吃的、有玩的,更好地留住游客。同时,还设置有邮局、快递站、超市,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日常便民服务,让大家的生活更便利,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现在无论是插秧季还是秋收季,一年四季,来村里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永丰村内图书阅览室琳琅满目的图书。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干劲儿十足,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李雪平自豪地说道。据统计,2023年,永丰村6000亩水稻亩产增至780公斤,最高产达863.4公斤,水稻总产量4680吨,同比增长了17%。永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2万元,对比2022年的50万元,实现了翻倍。全村游客接待量突破了30万人次。

而谈起对未来永丰村的规划,李雪平心中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也很清晰:“下一步,村上打算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合力做强水稻产业,做强一产;通过探索盘活村上原有闲置资产或低效资产,改建或新建厂房,实施大米、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激活二产;通过结合周边特色旅游资源,延伸旅游线路、丰富产品类型,做优三产。”

永丰村农旅融合绘新景。

来源:眉山日报

记者:王琴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