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四川,人文荟萃。从古至今,无数名人大家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形式,描绘他们眼中的巴山蜀水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天府新视界“灵感地图”策划,聚焦名人大家笔下的巴山蜀水,持续推出一系列反映巴蜀人文风物的图文内容,持续面向全国进行征稿。
游人如织的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让人看到了天府之国的花木繁盛,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媒体的报道,文化人的书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如何更好地记录这一盛会?如何让成都乃至四川的美不仅仅停留在“惊鸿一瞥”,还能被永久地流传下去?回过头来看一看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给四川的文字,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80多年前,叶圣陶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故乡苏州入川,在蜀地一住就是8年。不寻常的缘分,是叶圣陶心中深深的羁绊,4次回川故地重游,更发出“第二故乡”的感慨。他以书信、日记、诗歌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入川记”,让故土的风俗得以保留下来。
乐山,更长的历史是被称为“嘉州”,这是一座小城,有文化内涵,也是宜居小城。抗战时,武汉大学迁入乐山,马一浮办复性书院。乐山这座小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街头也充满了南腔北调。乐山生活渐渐被“发现”。刚到乐山,叶圣陶就有这样的观察,“街道亦柏油路,有街树,不甚修剪。无上坡下坡之麻烦。无汽车奔驰,仅有少数人力车往来,闲步甚安静。”“渡江访凌云寺,观大佛,登东坡楼。山深秀,多树木。大佛雕刻殊平常,而其大实可惊,以弟目测,其耳朵等于二人之身高。”
在嘉州生活期间,叶圣陶也访名胜,首推乌尤,次为凌云,“乌尤土名乌牛,象形也,黄山谷嫌其不雅,改为乌尤。”“兀立大渡河与岷江交会处,四面环水,秋冬水落,则有一滩与凌云相连,可由此而之彼。全山蒙密树,尤多楠木,大者有五六围。从树隙外窥,则江水安澜,峨眉隐约云表。”
江畔也是可流连之地。叶圣陶“过江闲行,负暄迎爽,山翠四围,倦则披草而行,兴尽则觅渡而归”,又“或往江边拾石子,此间石子至可爱,胜于前往子陵钓鱼台时的江中所见者。凡色泽、纹理、形状有可取者则捡之,归来再为淘汰。如是者再,可得若干佳品。蓄于盆中,映日光视之,灿烂娱心”。这石子,倒是让乐山生活多了趣味。
饮食生活,叶圣陶也特别留意当地的物产,茶是峨眉山万年寺自制新茶,清酽芳烈,胜于上好龙井,西行以来,仅尝此味。“我们平常喝云南沱茶,浓而已,全无清趣。”他感叹“蜀中鱼少,惟此间鱼多”。小白鱼的价格比重庆的还“相因”。小吃当中的饼饵糖食制作甚精,“云乐山类苏州,殆以此故。”
成都是一座花城,生态亦好。1941年2月,叶家已转入成都,在叶圣陶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段时间的生活:“少城一带的树木真繁茂,说得过分些,几乎是房子藏在树丛里,不是树木栽在各家的院子里。山茶、玉兰、碧桃、海棠,各种花显出各种光彩,成片深绿和浅绿的树叶子组合成锦绣。少陵诗道:‘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少陵当时所见与现在差不多吧。”
成都街上的行道树为泡桐树,也许是因街道太窄,树干太贴近房屋,修剪起来常常要顾及屋面,便不顾到损伤树的姿致,以致所有的泡桐树大多很难看。金河御河两岸的柳树,修剪时把枝条锯掉,只剩下一个光光的拳头。总之,叶圣陶觉得很美的树,因缺乏画家的眼光,让这些树木缺乏美感。
成都市人民公园 图据 “成都市人民公园1911”微信公众号
少城公园是成都最早的公园,叶圣陶也常到这里吃茶、会友,比如朱自清就多次与他在绿荫茶社见面,谈诗、喝酒,很是快活。这是抗战时的短暂时光。多年以后,叶圣陶依然有这样的美好记忆:“成都忆,常涉少城园。川路碑怀新史始,海棠花发彩云般,茶座客声喧。”
在叶圣陶眼里,成都俨然是第二故乡。1961年,他重游成都,“慈竹垂梢见异裁,护溪桤木两行栽。成都郊景常萦想,第二故乡今再来。”从前,扬一益二,现在,叶圣陶对苏州与成都都有了故乡的情感。
成都的郊县在抗战时是怎样的状况?翻阅当时文人留下的笔记,并不多见。好在叶圣陶因“视学”的机缘,到过崇宁、彭县、灌县、郫县等地,虽然这不是旅行,却也可从中看到郊县的风光。
崇宁县城位于今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华阳县的几所学校躲避空袭疏散至此,北门外城隍庙为华阳中学所在地,这个庙很大,所用木材皆楠木,有公园可吃茶,另有北极桥,“桥甚长,上有屋面,桥下水流冲激有声,洪水之际,其势更大”。这两个地方今天都不存在了。
从崇宁到彭县,有“君平公园”,想来是严君平的遗迹了。沿途多竹树,也可见几户人家,实则为川西竹林盘。对彭县,叶圣陶有记:“北街大多店铺,规模胜于乐山,有电灯,亦较乐山之电灯明亮。”彭县有公园,园内有假山池亭,颇不错。普照寺,柏树茂密成林,房屋颇整洁,有花木,实为难得之居所。在叶圣陶看来,彭县虽为小城,也有独特之处。
灌县给叶圣陶的印象不佳,虽系富庶之县,“街市之整洁,店铺之设备,皆不及彭县”。但灌县物产值得一记,伏龙观萝卜极有名,从前为贡品,“确鲜美”,地瓜鲜嫩异常,“非乐山可比”。在灌县期间,叶圣陶也逛离堆公园、二王庙等处,这才对灌县的印象有好转。
在郫县,叶圣陶仅去看了何武墓,“墓甚大,楠木参天,殊感阴森”。其他的名胜都没有去看,他给出的理由是“余不喜观古迹”。所以,只待一天,叶圣陶就匆匆离开了。
抗战时局恶化,向内地迁徙成为常态。这种悲壮之举,也使得许多文化人踏上了迁徙之旅。这种不幸,却给内陆城市带来了亮色。人们将目光投入更宽泛的内陆生活。像叶圣陶这样来到四川的文化人不少。他们以书信、日记、诗歌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入川记”,这也让人看到下江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与川人迥异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