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追忆王峻(一)用心用情 为民生幸福“开路”
今年3月25日,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因病不幸逝世,年仅52岁。在川期间,他推动一个个造血惠民的项目落地,续写了浙川山海间的绵长情谊。9日起,川台推出系列报道《追忆王峻》,多路记者沿着他生前的足迹,走进雪域高原、千里彝乡、秦巴山区,还原一位帮扶干部的点点滴滴。追忆王峻,我们首先从他的工作笔记说起。
走进位于四川省政府办公楼二楼王峻生前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了他厚厚的6本工作笔记。笔记中,“蓝鹰工程”四个字格外显眼,后面还跟着“就业”两个字的提示。作为王峻生前最牵挂的工作之一,这个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工程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问题我们来到“蓝鹰工程”首个试点校——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一走进校门,张校长就向我们介绍起操场旁醒目的“蓝鹰工程”图标,这是工作组数次修改后由王峻最后决定的:上面是山,代表四川,下面是海,代表浙江,蓝色代表蓝领,蕴含着对孩子们从小鸟长成雄鹰,翱翔山海间的期待。
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张攀:在“蓝鹰工程”启动以前,学校到处都是空地,没有一台像样的实训设备,学校现在到处都是实训室。
2021年10月,绍兴和乐山创新实施的“蓝鹰工程”正式启动,如何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是王峻关注的重点。
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沐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浙江省驻乐山帮扶工作队队长 陈军卫:我印象非常深的,他给“蓝鹰工程”专门手写了整整A4纸一页纸的这个批示,里面有一句话,“一人高质量就业,就能实现一个家庭高质量脱贫。”我们也一直是按照王峻秘书长的这个要求在推动这项工作。
王峻一手推动的“蓝鹰工程”,是通过对接企业需求开设“冠名班”,再吸纳脱贫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同时安排学生到浙江企业实习实训,进而促进就业。17岁的窦昌术就是一只被“救”回来的“蓝鹰”,他说,在爸爸去世后,如果没有“蓝鹰工程”,自己肯定已经辍学了。
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22级蓝鹰之星信息技术冠名班学生 窦昌术:我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学校方面是(让我)对我的费用不用多担心的,让我静下心来学习就行了。
两年多来,沐川职中先后选送422名学生赴浙江企业实习,毕业生就业月薪一般在6000元以上,优秀毕业生年收入更是超过10万元。王峻的期望,在孩子们身上成为现实。
生前任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 王峻:一人高质量就业,能够实现全家高质量脱贫。希望通过推动这项工作,能够提高学业,促进就业,支持创业,孵化产业,把“蓝鹰工程”打造成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标志性工程。
如今,“蓝鹰工程”也如王峻所愿,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近万名学生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质量就业。
浙川对口帮扶始于1996年,作为最新一代“接棒人”,王峻带领浙江154名干部,于2021年6月来到四川,开展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此后的一年半,他就走遍了浙江结对帮扶四川的68个县。2021年9月16日,王峻在笔记上本写下了“德育村项目研究”几个字。这个位于凉山州普格县、以农业为主的彝汉聚居村,是曾经的县重点贫困村,王峻去过6次。
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党支部书记 吉木瓦各惹:我们村充分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精准推动艺术振兴乡村,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到2023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9万元以上。
“艺术振兴乡村”,这是王峻结合自己在浙江松阳县任职时的经验,给德育村找到的发展道路。依托彝族阿都高腔等代表性文化遗产,现在德育村“阿都”音乐第一村的名气越来越响。
凉山州普格县委常委、副县长,浙江省驻凉山帮扶工作队队员 周华敏:让我们村的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能够实现就近就业,让和美乡村的建设能够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同样在王峻推动下取得成效的,还有广元市剑阁县的“帮帮摊”。2022年开始,杭州上城区和广元剑阁县创新推出“帮帮摊”项目,为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提供从货源组织到销售培训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大家掌握经营技能,找到自力更生的道路。
广元市剑阁县“帮帮摊”摊主 杨微:王峻秘书长下来之后,对我们这个帮帮摊这一块特别关心,咨询我们这些残疾人需要什么帮助,政府需要解决什么,他能给我们帮助什么。
截至目前,“帮帮摊”项目已覆盖剑阁县20多个乡镇,带动400余名低收入群众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并在全省其他区县推广。
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剑阁县委常委、副县长,浙江省驻广元帮扶工作队队长 周展:项目取得成果的时候,我们剑阁召开了全省的帮扶工作现场会。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12点以后,秘书长还给我打电话,跟我剖析这个材料的问题,工作作风非常细致和扎实。现在项目走到今天,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效,但是王峻秘书长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十分怀念他。
我们也十分怀念这样一位民生幸福的“开路人”。他用心用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巴山蜀水间,为这一方的人们开辟成才之路、就业之路、发展之路。随着我们走进更多的乡村,王峻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清晰立体,越来越让人肃然起敬。明天(10日),我们将继续沿着王峻的足迹,追忆他的初心使命,追记他的壮丽生命。
来源:四川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