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大工程” 让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成都在“十四五”时期将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广大代表委员也将是这十大工程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省两会期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下深水
寻找普通市民的急难愁盼
省人大代表、每日经济新闻高级记者江然说,过去5年,我们在“造城”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成都地铁突破了500公里运营里程数,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城市功能‘有没有’的问题。但在500这个数字背后,还有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接驳换乘效率不够高、轨道交通分担率还没上去、通勤体验也还有改进空间。”她认为,下一个五年,需要在“营城”上下更多力气,实实在在地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她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出台,她最直观的感受是城市的战略重点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重视宏观发展,重视地理空间上的规划,‘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理念则更多从宏观转向微观,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归根到底是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既是市民的需求,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主战场。”江然表示,对十大工程充满了期待,“其中提到的收入提高、交通便捷、创业友好都是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她建议,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针对性,确保需求和供给的匹配高效、准确、畅通无阻,将改革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能力建设上,政府部门要适应新阶段新要求,主动适配新理念,下深水寻找普通市民的急难愁盼,避免路径依赖。同时,要重视倾听专业领域的声音和接受第三方监督,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更广泛地吸纳不同主体的不同意见,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
教育同城化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计划,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其中一个内容,包括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提供防治协同的医疗保障等。
如何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省人大代表、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五年,在教育领域,以成都七中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将继续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教育同城化,带动成德眉资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成渝合作的桥头堡——成都东部新区,成都七中已经与东部新区管委会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成都七中东部学校,预计今年内就将动工建设,力争在3—6年内达到全省、6—10年达到全国有示范和影响力的优质名校,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成都东部新区公共服务能力和聚人成势的能级水平。
带动引领
技能人才高质量、规模性增长
而省政协委员、市人社局副局长张钟庆颇为关注“提高居民收入”这一项。他表示,今年,市人社局将在实施优先就业、提高稳就业;实施2021年“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和优秀人才,加大职工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工资水平合理增长。
交谈中,张钟庆谈道,今年将继续实施“成都工匠”培育行动,带动引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质量、规模性增长,构建起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匠人才队伍,把成都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工匠人才聚集新高地。
此次,他还带来了关于劳动保障执法机构改革的提案。他认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城市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仍存在执法力量不匹配、执法体制改革中重视不够等问题。“只有一体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改革,努力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才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实现对用人用工主体全覆盖监管,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更好服务城市依法治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张钟庆说。
相关链接
幸福美好生活
十大工程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计划,持续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抓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生态惠民示范城市,提升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平,建设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努力让城市改革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建成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