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苍穹!神舟十八号被这些“四川智造”守护|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4月25日20时58分57秒,中国航天又迎来高光时刻: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奔赴苍穹。
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发射任务的圆满升空,也凝结“四川造”的智慧,小到火箭上的摇摆软管,大到手动控制台,从骨干老将到航天新兵,四川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中国航天一次次创造辉煌。
神舟十八号发射直播画面。(央视直播截图)
用点滴创新领航掌舵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到中国运载型号的生产任务开始,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就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作人员介绍,30多年来,公司一直承担着运载火箭重要零部件生产任务。其中的摇摆软管是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通过摆动改变气焰方向,从而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是火箭身上的“掌舵手”。
“摇摆软管是我们车间名副其实的大项目,占车间总体任务的百分之三十以上。”摇摆软管主管工艺师薛俊霞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摇摆软管的焊接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处在软管内腔中的焊缝背部进行打磨,在用气枪作业时,打磨的碎屑常常会吹到两个直径为150mm的夹缝和两个直径仅有8mm的小洞中,不仅会有多余物残留的风险出现,还会对下游工序强度气密试验的作业造成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现场操作工人们。
工人进行摇摆软管产品生产准备工作。(受访者供图)
面对这样的现状,摇摆软管焊接工人、90后小伙屈利刚提出了在作业前将缝隙用胶带封住的好点子。经过大量的测试,屈利刚锁定了地标PVC胶布,粘性足够,撕除无痕,正符合技术要求。在使用了新方法后,打磨作业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小小一卷胶带,办法虽然简单,但却是提高生产质效的重要保障,点滴的创新凝聚着操作工人的智慧和工艺方法的进步。
摇摆软管上有个十分重要的零件——波纹管,在它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零件,按照传统的装配模式,每两套零件要根据预留的余量针对性地打磨调整,和主体零件的尺寸件件配车。完成100件产品的配车需要15天之久,大大影响了产品的交付进度。车间工艺人员、操作人员强强联手,针对此项问题,通过计算,固化了波纹管的内径数据,将配车接头的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之内,只要满足数据要求就可以进行套装工作,直接减少了一道加工工序,压缩了生产周期,零件的加工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试验过程中反复确认状态,充分把每一个不确定排除”是团队成员的首要任务。大家始终保持着严慎细实的作风,既保进度,又保质量,经过三批零件的试验调整,终于确定了波纹管的内径尺寸,成功甩掉了配车工序周期长、效率低的“包袱”。
用严谨细实作风确保成功
“每一个细节都决定成败。”谈及参与航天工作10余年的感想,已成长为工作骨干,参与了神舟、北斗等多个重大任务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生产手动控制台的员工杨涛对封面新闻记者说道。
一台控制台,仅导线就有3000多根,这些导线不仅长而且细如发丝,直径只有0.15mm,一不小心就容易绞成一团。
如何在1立方米的控制箱内一一对应连接好这3000多根线?虽然公司制作控制台的技术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但要做好所有导线的双绞和屏蔽,确保根根对应、路路畅通,是令杨涛及同事非常头痛的问题。
工人正在装配手动控制台部件(受访者供图)
“生产手动控制台的操作员们常常在工作台一趴就是一整天,累得腰背酸痛,还得在心里反复追问自己,接对了没有?多余物清除没有?屏蔽效果怎么样?特别是导线焊接工作需在机柜内进行,空间狭小,更加大了操作的难度,仅连接一台控制台导线就要花费1个多月。”杨涛说。
杨涛还参与了继电器控制组合,这也是个极其考验严慎细实的苦活儿!每台产品内含有100多个不同种类的继电器,一个继电器测试点就达10个,每台设备有好几百个测试点,每个点都得手工做输入和输出测试,面对密密麻麻的测试点,稍有不慎,就会混淆测不清,导致测试不准,如果接错正负极,还会烧毁线路。杨涛直言:“每一个生产细节都和发射成败密切相关,确保中国航天重大任务百分百成功是我们的使命。”
工人检查电缆接插头情况。(受访者供图)
“确保万无一失”的理念同样印刻在该公司的电装操作工张作伟、瞿可军和检验员郑勇心中。
为了确保神舟十八号圆满升空,他们在靶场配合总体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发射前的详细复检工作。3月中旬,成都平原已经春回大地,但发射现场还是冰天雪地,寒风、冰雪、风沙时时刻刻都在与他们较劲,也是最磨砺意志的时候。
“特别在70多米的发射塔上工作时,寒风呼呼地吹,手脚都差点不听使唤,但我们还是坚持圆满完成每天的检测任务。”检验员郑勇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为了这份责任,得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确保每一路导通,确保故障检测万无一失。
此外,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长征系列火箭上的点火器、起爆器等产品,占火箭全部火工品产品的97%以上。四川航天系统控制研究所与四川航天中天动力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宇航货包产品,为飞船中的精密仪器、高精尖科研设备起到了完美的包装及防护作用。
在保障神舟系列运载火箭零件交付的征途上,四川航天人始终抱着力求完美、分秒必争的心态,向着下一次“发射成功”进发。
来源:封面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