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唐氏女孩”走红网络 母亲:女儿像一块有洞的布 但一上舞台便闪闪发光
下课后,赵妈妈和女儿交流。(摄影 谢杰)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摄影
“网上的声音很多,鼓励的,质疑的,我都看到了。我很感激,大家都在为我们加油。”4月11日下午,四川南充市蓬安县,57岁的赵海英看着阳台上练习川剧吐火技能的“唐宝”女儿,一边为她数节拍,一边纠正女儿喷吐的方向:“幺女儿,你要分析风向,判断自己站的位置。”
近日,患有唐氏综合征的19岁女孩学习川剧变脸的视频备受关注。视频里,女孩母亲拿着“戒尺”指导女儿压腿拉伸练功的严厉,谈及“希望女儿掌握一门技能,有口饭吃”的担忧,和陪女儿练功满脸汗水的辛苦,让这位母亲,面对着诸多声音。
“我们用10年时间陪她探索喜欢的东西,川剧变脸是她打内心喜欢的,我要做的就是陪她坚持。”
△秋华和川剧变脸师傅林春。(受访者供图)
38岁生下“唐宝小棉袄”
用10年时间探索女儿喜欢的“技能”
“我们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有11口人。小秋华有两个哥哥、两个嫂子,还有4个侄儿(女)。用我孙子的话来说,秋华是家里的‘团宠’。”
4月11日,暖阳午后,南充蓬安县一处居民楼二楼,57岁的赵海英,刚和女儿打扫完房间。“楼上漏水让家里有些乱,刚好秋华在学校是学家政专业的,今天很多打扫都是她独立完成。”
收拾完房间,女儿殷秋华去午休,赵海英坐在客厅里,谈起她的“唐宝幺女儿”。
38岁那一年,赵海英生下期待已久的女儿,因为出生在农历九月,取名“秋华”。
6个月时,小秋华诊断出唐氏综合征,要面对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更多疾病。但赵妈妈从没想过放弃,全职照顾女儿,带她四处求医。
女儿7岁时,赵妈妈希望能找到一样女儿喜欢的东西,“有个她喜欢的、愿意学的、能学会的一技之长,能作为谋生手段,能有口饭吃。”于是赵妈妈带着女儿开启了寻找之路。
女儿喜欢小提琴,买琴学了一个学期,连指法也没能掌握。但学琴过程中,赵妈妈发现了音乐对女儿的感染力。“她又看到跳舞说想学,又去报名学拉丁舞、中国舞,但发现她基本不能和老师沟通,也没法和同学互动,跳舞也不合适。”
直到2021年,蓬安县残联拍摄一个讲述残疾孩子的情景歌舞《不会微笑的天使》,17岁的秋华成为了这部剧的演员之一。
赵妈妈陪女儿去学习排练,发现女儿总盯着指导老师林春看,还跟着做各种动作,专注极了。节目排练了近1个月,赵妈妈一直观察,发现女儿极其喜欢这位老师。一打听,这是一位川剧演员。
正式演出结束后,赵妈妈拦住了老师林春:“请您收下秋华做学生,和您学川剧”。
林老师早就注意到这名特别的“唐宝演员”,也被赵妈妈感动。一点点“摸骨”,了解秋华身体情况后,定下了川剧变脸这个技能。
△小秋华和母亲赵女士、师父林春。(摄影 谢杰)
“简直太合适了!秋华不能交流,但变脸不需要说话。唐氏患儿的脸部生理特征也能被脸谱遮起来。”赵妈妈回忆,女儿第一次接触川剧变脸,脸上的专注和眼神里的光,仿佛都在说,这就是她和女儿找了10年的“喜欢的东西”。
从一个动作练一周到八张脸谱
“她学的,我也都学”
2021年冬天,小秋华拜师林春,学习川剧变脸。到现在,用两年半的时间,能变8张脸谱,1张回脸,能表演《有一个姑娘》等节目。最近,小秋华正在学习吐火表演,下一步还要学习快三张等更高难度的变脸表演。
“第一年是最难的。她的身体和智力情况摆在那里,老师掰碎了一点点教,她也很难吸收,只有靠练。”女儿学得慢,赵妈妈就一起学,学会了回家陪练。
“我也不懂川剧不懂变脸,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就拍视频,回家后对着视频练,边练边拍给老师看,老师纠正后,我们继续练。”秋华身体软,四肢不协调。赵妈妈就跪在地上一点点掰着女儿的脚,找到角度、力度和位置,反复练成肌肉记忆。
“确实,我也打过。没办法,她记不住啊,只有严厉要求,她才能练到位。”赵妈妈告诉记者,她和师父林春都没有因为秋华是唐宝就降低标准,但身体条件限制,她一开始学得很慢,一个动作要练一周才会。“别人付出1分,她就付出100分,要练就练到位,才是真正对她好。”
△赵妈妈在教室外观察女儿上课情况。(摄影 谢杰)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6点到附近的山上练2个小时基本功,8点过回家吃早饭,到晚上9点睡觉。除了上学和康复的时间,要么跟着老师训练,要么在家自己练。“每天最少都是七八个小时,就这么练了一年半,师父说基本功算是练出来了。”
第一次登台,是助残日的主题演出,小秋华一身川剧扮相登场,表演非常顺利,掌声中女儿白净的脸上满是欢喜和兴奋,赵妈妈在舞台下,泪奔。
“到现在,她已经上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舞台,每一次她都欢喜极了。”现在秋华已经有一套自主学习训练逻辑,能表达能分析,“现在训练比以前顺畅多了,她自己也对川剧变脸有了很深的感情。”
女儿在舞台上“重生”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原位,坚持下去”
午休1个多小时,小秋华醒来,洗漱一番后,向客厅里的记者行了个川剧表演中的蹲身礼,“姐姐好!”然后给矿泉水瓶接水,拿着木棍,站到阳台上练习吐火。
“幺女儿,你看下风向,判断你该朝哪边站。”赵妈妈一句提醒后,站在玻璃门边陪着。现在每天除了练习变脸功夫,秋华还要练习10瓶矿泉水的吐火技能。“最近相当于集训,我们请了假,练好后,师父说过关了,就会回学校继续上课。”
川剧艺术练习,给秋华的唐氏综合征带来很多改善。现在,秋华认识很多字,会煮饭,会表达感情,会搜索网上信息,会发消息和同学朋友聊天谈心,“还会在我和她爸爸吵嘴的时候,两边说俏皮话来劝。”
△母亲赵女士陪女儿在阳台练习吐火。(摄影 谢杰)
最近,越来越多人关注到秋华,每天赵妈妈都能收到很多信息。“这让我感动,大家关注唐氏宝宝这个群体,给我和很多家长都带来力量。”
赵妈妈会告诉女儿很多人喜欢她,给她点赞。“但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本身的原位,坚持我们该做的事情。”
现在,秋华也有了自己的目标——想去北京,想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就和她说,她的梦想在天上,要脚踏实地去努力,做好每一天,才能抓住这个梦想。”
△秋华和师父林春上课。(摄影 谢杰)
记者手记: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宝
在秋华家里采访完后,和秋华、赵妈妈及秋华的川剧师父林春,一起前往蓬安县相如一小,参加蓬安县文化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常态课程。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七奶奶坐花轿》,秋华是“旁听生”,也是“小助教”。
看到秋华在教室里很快进入状态,赵海英坐在教室外的台阶上,联系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沟通女儿学习安排。
打完电话,赵妈妈笑了笑,“你看,当妈的就是这样,娃儿事情一件接一件。”
谈及巨大关注度带来的影响,以及网上关于她太过严厉的质疑,赵妈妈说:“我听过太多的声音了。”
也有过想放弃学习高难度技能的时候,“但我的女儿在发光,她用她的光芒和喜悦,让我陪着她坚持。”
“她是外星球来的宝宝,和地球上的宝宝不一样,所以她才这么特别”。这是小时候赵妈妈对女儿和向女儿投来异样目光的人说的。
“她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就像是穿越剧里演的穿越重生一样,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秋华。”这是后来赵妈妈看女儿演出后和朋友们分享的。
“在我心里,我的宝贝女儿像一块有洞的布,一块有瑕疵的璞玉。”赵妈妈说,她这样给自己定位:
我是一个雕刻家,要去狠心拿着“刀”去雕琢,才能让她成为一块宝玉。我是一个绣娘,要细致耐心去穿针引线,才能让她这块布绽放出花朵。最后我才是一个母亲,用爱去陪伴她,去照顾她。
每个母亲都会给孩子讲很多故事。外星人、穿越剧,是赵妈妈讲给女儿也讲给自己的故事。以此,说服自己坦然面对女儿每一种样子。“狠心”“耐心”“爱心”,则是赵妈妈在女儿人生故事里,书写的“为母之道”。
来源:封面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