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爬山 古路村的流量密码还能维持多久……
“跟着《国家地理》去旅行,看到了悬崖上的村落——古路村。”
“山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甚至需要排队。”
……
3月9日,古路村徒步游客暴增,网络社交平台爆火,互联网上新梗热评不断,话题热度持续刷新。
据统计,该周末,汉源县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是春节假期的3倍。
同一时间,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正在进行分组讨论发言,“借力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展示出古路村藤梯骡马道变飞天索道、荒山废山变金山银山、悬崖村庄变云上乐园的华丽蝶变。”
正值全国两会,古路村一夜走红,郑望春既兴奋又操心:每天都能看到乡亲们给我发的视频,很珍惜大家这份关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接待,欢迎八方游客到“悬崖上的村庄”“天梯上的彝寨”古路村游玩。
这个春天,古路村何以爆火?徒步旅行爱好者纷纷前来打卡,又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观“火”
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境内的大渡河峡谷,绿松石般水面的大渡河蜿蜒在狭窄的隘谷间,北岸的绝壁上隐约可见一座村庄——古路村。
通往古路村的骡马道长约3公里、垂直高度近1000米,沿着绝壁弯弯曲曲。
行走在通向古路村的“天梯”之时,脚下是大河奔腾,身边是青山起伏,耳边还有风声、水声、鸟鸣声。正如王安石笔下的“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月16日,周六,古路村天气晴好。“上午11点左右,旅游大巴开始下客,差不多间隔十分钟一趟。”永利乡莫朵村村民陈智林,周末常常到山下的游客中心闲逛。
作为出发点,一线天景点挤满拍照和排队等候登山的游客。戴着防晒帽、身穿冲锋衣登山鞋、手拄登山杖,装备齐全的徒步爱好者比比皆是;爱好拍照、打卡网红景点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看,密密麻麻的游客沿着“Z”字形的山路移动。网友在网络平台调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呢。”
“主要是体验骡马道的陡峭和沿途的自然风光。”来自成都的游客廖敏和3个朋友一起自驾而来,于14点徒步抵达斑鸠咀景点。
在这里,游客可以选择徒步下山或者坐索道到二道坪再换乘汽车下山。
村民马进文的小吃摊就摆在斑鸠咀。“小香猪、土豆,还有泡面、矿泉水……”看着源源不断的游客,马进文和妻子热情地吆喝着。
突然爆火的古路村旅游,让马进文看到商机,征得村上同意后,于3月10日支起小摊卖当地美食。
“小香猪和土豆都是自家的。”马进文说,早上9点左右开始营业,一直到下午6点收摊,一天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
游客来了,斑鸠咀的小吃摊也从1家增加到8家。
被古路村突如其来的火爆“吓一跳”的,还有负责运维索道的莫朵村村民牟翔。
古路村索道2018年10月开始运行,跨度740米,每天定时“发车”,单边通行只需要4分钟,满足古路村村民日常出行需求。
龙年春节后,索道运行的趟次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庆七天长假,古路村索道共载游客1000余人次;今年3月上旬的两个周末,载游客1200余人次。
“9号的那个周末,我们运行了25趟,斑鸠咀一侧的游客排到公路上。”牟翔说,“游客习惯从骡马道爬上来,再坐索道下山。”
近年来,古路村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来感受悬崖村风光的游客越来越多,索道的价值逐渐最大化。
“原本是条扶贫索道,现在变成了致富索道。”郑望春介绍,索道主要是帮助老百姓出行和运猪、运牛,现在更多的是满足游客和村里做生意的村民拉货的需求。
寻“因”
骡马道一直都在,为何古路村在这一波出圈?
近年来,徒步成为许多人户外运动的首选,并呈年轻化趋势。
《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3》指出,新一代客群在户外运动、自然研学、非遗探访等领域具备更为细分和深度的爱好,并愿意为此支付更多费用。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援引“马蜂窝”的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上半年,露营、漂流、滑雪、徒步、赶海一直稳居户外活动热搜榜前5,成为人们关注度最高的运动,爬山、骑行、潜水、冲浪等项目也深受大众喜欢。
2002年,村里打通了一条长约8公里、宽约1米的骡马道,上下山安全许多,但依然不便。从山脚去往村里最远的人家,要走近5个小时。但这样的环境,是徒步游的吸引点之一。
据分析,古路村旅游的火,正是赶上这波风口。原生态的骡马道“赤裸裸”地“爆”在了互联网,在羊群效应和猎奇心理作用下,户外旅行俱乐部、旅行团纷至沓来。
网友争先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古路村的美景照片和视频,并分享打卡攻略。口碑效应成就“徒步古路村”一发不可收拾的“人传人现象”。
在郑望春看来,古路村的走红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一种必然。
多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宣传推介下,“天梯上的彝寨” “悬崖上的村庄”等名片已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国省市各级媒体集中宣传、强势推介,让古路村流量大增。”郑望春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十年,安装骡马道护栏、开通索道、建设通村通组公路,全部农户电网入户改造,建设村史馆,改造村级文化室、卫生室、民族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步游道、游客接待中心……摘掉“贫困帽”后,古路村发生了巨大改变。
“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春节办的年货都不一样了。”人来人往的索道给了牟翔观察的窗口。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更是古路村“不一样”的有力佐证。
2023年,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兰智敏回到古路村,翻新装修老宅,赶在国庆节开张营业一家民宿。
“投入近百万元,但我觉得非常有前景。餐饮、住宿、销售土特产,旺季最高的时候日营业额有近8000元。”兰智敏今年25岁,喜欢四处旅游,民宿的装修风格全是出自她手。
“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古路村旅游的火奠定了基础。”每当被问及古路村缘何走红,永利乡党委书记顾涛都会这么回答。
目前,全村21家农家乐都能正常接待。生态腊肉、放养山羊、生态土鸡、脆红李、土蜂蜜、核桃、汉源花椒……带给游客纯天然的美食体验。
此外,交通更加便利也是古路村出圈的重大利好因素。
乐汉高速(乐山至汉源)开通,拉近成都周边到古路村的旅游路线。“原本,成都到古路村要五六个小时,现在只需要三个小时。”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余万俊介绍。
谋“路”
“挨个统计旅行社的人数,汇总报一下数据。”
“宣传标语做好没有?”
“收集一下各部门提升改造进度情况。”
……
近来,汉源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燎原的电话被“打爆”,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作为一个文旅人,古路村旅游的火,既让他兴奋,又让他紧张。陈燎原必须思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来古路村吃好、玩好;从长远考虑,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带动汉源县的户外旅行。
3月14日,汉源县政府召开古路村旅游工作专题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首要任务是保安全,其次在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秩序疏导、服务保障、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汉源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汉源县正在进一步梳理古路旅游发展短板,在保持现有古路村独特的自然风貌基础上,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游览线路,丰富文旅产品服务和供给,持续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和游客深度体验感。
从全国两会回来的郑望春除外出宣讲,剩下的时间都在村上,忙着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最多的一天,他接打了128个电话。
一通通电话背后的工作很具体:古路村游客中心要安装哪种无线网络,两个停车场夜间10盏灯是否合适,景区内电线是否够能够彼此连接,古道上的厕所是相隔2公里还是5公里设置一个……
郑望春说,要接住流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组织召开户主会,组建了20人左右的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和当地文旅、交警等部门工作人员合作,共同为游客答疑解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他也在思考,推广推荐当地农民土特产,继续挖掘民俗文化,结合旅游打造观景平台和民族文化体验,让游客既能看得见又能耍得住。
当春去秋来,古路村还能吸引多少徒步旅行爱好者,没人能够精准预判。
根据多年经验,成都市登山运动协会徒步委员会秘书长肖代斌分析,本轮热度将在清明节和“五一”劳动节迎来高峰,此后可能会因天气等因素造成客流量下降。
“我建议,当地党委政府要持续做好旅游市场的开发,在游客‘玩得好’上下功夫。同时,以古路村为中心点,多开发几条徒步线路,带动周边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肖代斌认为。
如何把“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大流量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能量,将更多文旅项目、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变“过客”经济为“留客”经济,雅安、汉源必须持续思考并不断探索新解法。
图片:张鸿鑫
记者:张雨蝶 郑雨莎
来源: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