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送“水龙”上火山——记者现场直击雅江森林火情1号火场灭火救援
四川在线记者 王怀 陈昊 游飞 宁蕖 陈旻翔 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影报道
阻击山火进城刻不容缓!3月15日,四川雅江森林火情发生后,1号火场距离雅江县城只有2公里左右,成为悬在全县人民头上的最大威胁。
面对70—80度的坡度,2600—4000多米的海拔,如何灭火?
送水上火山!沿着近乎垂直的山体攀爬,脚下是烧焦的木炭和灰土,背上是30多斤重的水带背包……从凌晨到下午,一列列“消防橙”行走在雅江后山上。
3月18日9时30分,甘孜州炉霍县森林草原专业防灭火大队7名队员背起水带,再次奔赴1号火场,四川在线记者跟随在后,近距离直击火场救援。
近处山脉为1号火场所在区域。陈旻翔 摄
上山:像在悬崖峭壁边行走
雅江后山位于雅江县城西侧,这里植被茂盛,随处可见二三十米高的松树。上午,四川在线记者跟随救援队员准备上山时,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的几名消防员正在从雅砻江支流——相格宗河抽水,满满的两个储水罐里,连着两路水带,一路蜿蜒铺在山体上,仿似两条“水龙”向山顶方向延伸。
“我们就是要把水带背到山顶,那里正在清理烟点。”炉霍县森林草原专业防灭火大队队员志麦单孜背上水带背包,走在队伍最前面。水带背包里装着3根盘卷好的水带,每根重约9斤,加上背包金属框的重量,总重超过30斤。出发时,四川在线记者提了提一个水带背包,一个人很难单独将其背在背上。
18日上午,救援队员身背水带背包向山顶攀登。陈旻翔 摄
山脚的路有一段实木栈道,有几处可见山火留下的烧焦痕迹。四川在线记者一路曲折前行,上山的坡度约40度,脚下浮土有一点滑。
“前面要开始小心了。”行进约300米时,志麦单孜回头说。此时,映入眼帘的是近乎垂直的峭壁!“这里的山坡有七八十度,必须借助绳索,你们要戴好防滑手套。”志麦单孜再次嘱咐记者,带头沿绳索向上攀援。
脚下没有路,只有一个个仅能容纳脚尖的小土坑。“这也算是路,都是各地救援队这两天踩出来的。”和队员们一同上山的炉霍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健东边说边拉着记者跨上一个土坡。
向上攀爬的过程中,记者还是掉队了。行进约1公里时,第一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每喘一口气时都要大声喊出来。
救援队员身背水带背包向山顶攀登。陈旻翔 摄
送水:不要碰水带,这是救命水!
山下取水,运到山顶烟点位置,每路水带要铺设约2公里长。因水压原因,每隔100余米(四或五条水带长度)的距离,需设置一处水泵组,沿线向山顶抽水。
水泵组由4名救援队员组成,分别是一名泵手、一名副泵手、两名管带手。
记者行至半山腰时,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乡城大队的水泵组正在抽水。泵手白马次称操作抽水泵,两名管带手牵引水带,水流沿“水管”源源不断向山上冲去。
救援队员身背水带背包向山顶攀登。陈旻翔 摄
炉霍县森林草原专业防灭火大队队员一路经过10余个水泵组,10余根倒伏树木拦在面前。队员们能轻松应付,记者只能手脚并用,一个趔趄险些摔倒。看到身旁通向山顶的水带,四川在线记者随手抓住,向上攀爬。这时,王健东猛地回头大喊:“不要碰水带,这是救命水啊!”记者忙不迭松开了手。
水带和水,他们看得比命还重。3月16日凌晨4点,王健东带领炉霍县森林草原专业防灭火大队54名队员赶到雅江县呷拉镇白孜村火场,从山脊往下扑打。“事发突然,水还没及时抽上山,我们用的是铲子和打火扫把。”王健东解释说,1号火场清理烟点,就是靠这些水带和水,队员们这次把水带背到山顶,还要下山再背第二次。
救援:4公里水带接力清理烟点
令王健东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3月16日下午,火场忽然刮起大风,山脊两侧火势突然猛烈,队员们果断向山下撤出,“再晚几分钟,所有队员都可能被大火包围。”
“1号火场的烟点,有可能因为突发大风而复燃,我们今天的任务要送上去60根水带。”王健东带领队员一路疾奔上山,2个小时就到达山顶烟点区域,交到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消防队员的手中。
四川森林消防员正在清理雅江山火1号火场烟点。 洛绒尼玛 摄
记者到达山顶时,已是下午2时许,两路水带间隔数百米,消防队员正对7处烟点进行最后清理。这些烟点中,大多为倒伏树木,有些是地上的树叶、树枝等堆积物。
记者根据行走的初步观察,从山脚到山顶烟点处,设置40多台抽水泵,两路灌线(水带)总长大约4公里,有包括雅江、炉霍、乡城、道孚等地300余名救援队员参与火场灭火和烟点清理。初步测算,各地救援队共背送230根水带上山。
四川森林消防员正在清理雅江山火1号火场烟点。 洛绒尼玛 摄
当天,甘孜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传来消息,中午12点,1号火场明火已扑灭。16点30分,记者回到雅江后山脚下见到了王健东和他的团队。“我们马上要收拾装备等待新的任务。”王健东望着对面还冒着烟雾的2号和3号火场,目光坚定。
来源:四川在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