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2024年03月19日 09:44
评论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如果要问今年两会的最热词是什么,那就是“新质生产力”。作为我国战略腹地和重要经济大省,四川省在这方面有何作为和表现?

3月10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王晓晖在四川代表团举行的开放团组活动上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不但有责任,而且有条件、有行动、有举措”。

前不久,记者随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深入调研采访发现,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里早已热潮涌动,巴蜀大地,处处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传统产业提能升级

走进位于德阳市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黑灯产线上智能机器人正在运送原料,24小时无人干预连续加工、精度达0.03毫米,自2022年8月建成投运以来,产线工人减少75%,人均效率提升650%,利润增长近6亿元。

在资阳市雁江区,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初具规模,“中国牙谷”异军突起。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达110户,245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实现建设规模、产业链完整度、年产隐形矫治器三个“全球第一”,2平方公里建成区年产值高达34亿元,成为全省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产业园之一。

在雅安市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渔在云中游、管理芯中有”,鱼子酱年产量全球占比达12%,主导产业年产值近2亿元。在绵阳市长虹集团,从起初立业、彩电兴业,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2019年建成投用的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电视机生产线,年产能从210万台提高至600万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为新时代四川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路径。

四川因地制宜锻长板、补短板、立大梁、强弱项,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能升级,筑牢产业底座,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是四川的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构成了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2023年,四川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推动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力争到2027年,六大优势产业翻一番,全省工业规模突破10万亿元。

四川以“智改数转”为核心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越6万亿元大关,增速达6.0%,多项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其中第二产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在全部工业总规模的占比达到90%以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3%,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

当前,四川正持续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推动两化融合、两业融合发展水平提速晋位,力争到2027年通过贯标评定企业达到4000家,打造300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动超过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上云。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初春时节,阳光灿烂,四川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序曲。

登上位于长江首城宜宾的“高新之窗”,四处塔吊林立,车辆往来穿梭,远近交替的现代化工厂与绵延起伏的山水相连,相得益彰,勾画出一幅幅动人画卷。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规上企业增至42户、实现产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13.1%,今年有望突破1300亿元大关,“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产业优势日益凸显。

在“东坡故里”眉山,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车间两条全自动生产线马力全开,单线年产能突破3万吨,成为全球最大。

在“川中重镇”遂宁,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7名博士领衔的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44亩工业用地从事先进锂电和钠电池炭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三年前从零起步,现在亩均产值达到3000万元,满产后年总产值超过12亿元。全市正加快建设千亿锂电产业集群。

在“成渝之心”内江,2023年招引先进制造业项目117个,协议投资总额978.6亿元,一年引进3个1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创历史新高。依托新质生产力,内江成为“全省的优等生”……

四川的六大优势产业,更像是一个逐渐向上延伸、生长的巨型金字塔,塔基是正在提能升级的传统产业,通过不断夯实改造、越来越坚实,塔身则是正在强势崛起的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四川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强链、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以“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在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锚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在核医药、无人机、机器人、动力电池等方面创新突破。上述例子,正是四川以锂电等新兴产业为抓手挖掘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下一步,四川将围绕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激发新活力,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重点培育打造3个万亿元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培育2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省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更多新增长引擎。

未来产业破茧成蝶

在成都天府新区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已同步实现实体化运行,世界领先的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正加紧建设;成都高新区已建和在建中试平台达44个,形成了从材料部件到元器件、从元器件到整机,并配套检验测量的智能硬件中试能力。

在中国科技城绵阳,建成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7家,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1家。TH国家重点实验室绵阳基地加快建设;聚焦核医学领域的涪江实验室揭牌组建;全球最先进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宽频带同轴探针等一批“绵阳造”打破国外垄断,北斗三号导航民用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2023年以来,四川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太赫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产业金字塔塔尖的未来产业,抢占产业“新赛道”。以科技为支撑,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出台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聚源兴川”行动,支持22项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转化。

2023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万家、同比增长15.2%,瞪羚企业达264家、同比增长23.4%;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比重首次突破六成,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951.6亿元,同比增长18.3%;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087项,同比增长48.4%。

四川的未来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向“新”而行、向上生长,并与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互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托、相互成就之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人工智能作为全省一号创新工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动能澎湃。

来源:中国改革报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