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两会视线丨“城乡融合发展”这道必答题,四川期待打造更多“样本”和“经验”

2024年03月11日 09:41
评论

川观新闻记者 蒋君芳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让“城乡融合发展”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之一。

面对“城乡融合发展”这道必答题,既有“大城市”也有“大农村”的四川交出了什么样的答卷,未来又将如何作答?在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依托试验区,改革多项经验获全国推广

推进城乡融合,四川承担着重要的国家试验任务。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被列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

试验成效如何?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介绍说,4年多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聚焦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5项试验重点任务持续发力。2022年,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5,较2019年缩小0.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7,郫都区“安农书院”、温江区“百家联营”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试验区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温江区的“百家联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有发言权。她告诉记者,大多数村民有发展意愿,但要么缺资金,要么缺技术,很难走出在乡村创业的第一步。在“百家联营”的思路下,岷江村探索出了“岷江家宴”:村民的家庭院落变成了“共享庭院”,家庭菜地变成了“共享菜园”,待业妇女变成了“共享厨娘”,打造出了乡村新消费场景,打开了乡村发展的思路。

四川期待肩负更多使命。今年全国两会上,包括杨建德在内的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拓展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联名提案,希望能以更多样本的试验,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提供更多四川经验。

成为样本,必须有基础。四川底气何在?不少代表委员提到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强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入围总数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37个县(市)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入围总数蝉联西部第一,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从何处探路才能作出更多贡献?多位代表委员提到,政府工作报告已有答案可循。

全国政协委员、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探路者,攀枝花如何作答?李明表示,攀枝花将坚持精明增长,重点抓好做强县城产业支撑、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增强县城承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做强县城产业支撑方面,我们将围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加快构建市县联动的钒钛产业、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等共同富裕联合体,激励各县(区)差异化打造特色产业强县、竞跑新赛道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夯实县域产业基础。”

聚焦县域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利军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搭建发展平台和拓展发展空间至关重要。“建议以产业园区为县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引导城市工业配套产业向县域转移。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发展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县域经济整体升级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关注“人”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这些内容,确实是老百姓进城的一些顾虑所在。他们怕就业机会不稳定,怕享受不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比如娃娃就学、老人就医等,所以很多人还是选择在城市务工,但户籍依然留在农村,给自己一个后路。”全国人大代表、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艳英认为,各地在探索时,应该从制度上系统性解决农民进城问题,真正让农业转移人口“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融得进、可持续”,“用以人为本的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


编辑:蒋华

校对:罗玉龙 徐登林

责编:唐伟荐 赖永强

审核:叶建平

来源:川观新闻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